。我想著青青頭一回進城,又要去看她大哥,太寒酸了也叫延寧臉上不好看,就把這頭花翻出來給她戴上,也算有個裝飾。”
安氏問出口那一刻也覺得自己這話難免叫人誤解,此時見李氏解釋得認真,她也連忙笑道:“原來是大嫂成親時的好東西啊,難怪我瞧著這麼精巧呢!”
劉青聽到安氏這話,腦海裡瞬間浮現出一副畫面,又紅又大的花戴在自己頭上,活像媒婆的造型,劉青瞬間被自己的想法雷到,忙放下手中的紅薯,伸手要把頭花取下來,被蔣氏攔住了:“戴著挺好看呢,你取下來作甚?”
安氏和李氏也在點頭表示認同。
劉青可不敢認同她們的眼光,回憶起李氏幫自己戴這朵頭花時,被她忽略掉的那一瞬間眼神,再聯想到李氏的話,自然也明白這東西對她意義非凡——說不定就是那個短命爹送的定情信物!
對她娘而言這麼珍貴的東西,劉青如何也不能心安理得的戴著,便道:“我一個小孩子,要戴花做什麼?城裡人來人往的,我戴著這麼貴重的東西,別不小心給弄掉了。”
蔣氏想了想,倒有些贊同劉青的話,便點頭:“也行,這顏色你戴著好看,到底不適合小孩子,不戴就不戴。今兒去了城裡,若看到好看的頭花,你記得給自己買兩朵回來換著戴。”
因著劉大爺那番豪言壯語,蔣氏如今倒捨得在劉青身上花錢了,她琢磨著這個孫女跟村裡其他姑娘可不一樣,說不得以後就成了世人眼中的大家閨秀,幾朵頭花又花不了幾個錢,完全戴得起的,就沒必要寒酸自己。
至於李氏這朵絹花,到底是好東西,叫她繼續儲存著,說不定孫女兒以後出門子用得上。
劉青倒不知道蔣氏這翻心思,雖然對她的大方很是意外,忙手腳麻利的把頭上的東西解下來,小心塞到李氏手裡:“娘,這麼貴重的東西,你可得收好了。”
幾人正說話間,林氏已經把乾糧都準備好了,裝了個小包袱拎出來。
而劉大爺也回來,同大牙叔一起回的,大牙叔把牛車停在劉家院門口,劉大爺進門抄起行李,又撿了兩個熱騰騰的紅薯,便拉著劉青匆匆出門了,連早飯都是在牛車上解決的。
牛車慢慢悠悠的顛簸,在劉青覺得自己小身板都要被顛散架之前,總算是到了鎮上,而此時天依然還沒大亮,鎮上約好的車把式已經在鎮口集齊了眾人,等劉青他們一到,這邊便出發了。
整個鎮子裡一同去縣裡的,有七八個人,除了劉青,其他都是三大五粗的漢子,將小小的板車塞得滿滿當當的,劉青的小身板擠在裡面不算吃力,但是等牛車重新顛起來,她才知道這踏馬比來鎮上的時候難熬多了——至少過來的時候就他們祖孫兩,她橫躺在板車上,四肢伸直都沒問題,不用這麼縮手縮腳的憋屈著。
劉青不僅小身板伸不直,還要小心翼翼抱著懷裡的包袱,別被顛得掉下去了。劉青抱著的是給劉延寧戴的衣裳,以及她從自己的作品中挑的幾個最好看的荷包,這點小東西,比起劉大爺抱的那個大包裹,還真不算什麼了。
劉大爺負責看管的東西又重又貴。前兒去鎮上買的那隻野兔,被劉青做成了香辣兔丁,除了一小部分兔丁進了劉家人的嘴,大部分都被留著帶去給劉延寧了;前段時間蔣氏和林氏去大花姐家的池塘挖藕,還有好幾截放在地窖裡沒捨得吃,劉青在蔣氏前來詢問的時候,便建議做了一道麻辣藕片,畢竟這菜好吃簡單不說,這個天氣也能存放兩到三日;此外,劉青還做了一道能放置時間最長的梅菜扣肉;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茶葉蛋了,雖然自家賣茶葉蛋,可劉家自己人都捨不得吃,覺得吃一個就少了三文錢,這次他們裝了整整二十個茶葉蛋,分量真的是不輕了。
劉青相信這一次定能讓親哥吃得滿嘴流油,從而對她的廚藝有一個最清晰全面的認識!
可這會兒她才知道,這玩意兒是真不好帶啊!
難怪熊孩子們知道她要進城了也不鬧騰,長見識是長見識,可這過程了太煎熬了些。
劉青一行人是中午才到的縣城,這個過程中,她已經完成了從痛苦煎熬到懷疑人生,再到大徹大悟的轉變了,最後劉青得出一個結論——親哥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省錢是一方面,過程難熬估計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同理,十里八村的村民們都不愛進城,多半也是因為這個。
這個時候,劉青是多麼懷念現代社會的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再不濟給她來個腳踏車也行。
劉青深深的嘆了口氣。那廂,劉大爺已經同車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