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這也是美國的傳統,當年的弗雷德裡克也一樣。

更重要的是,韋斯特伍德所處的環境比弗雷德裡克好得多。隨著大蕭條全面退去,日本戰爭與戰後重建耗光了各主要國家的剩餘物資,美國經濟進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一個“高速發展期”,2028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驚人的5。7%,2029年達到6。2%,預計2030年將超過6。5%。雖然美國經濟增長多半帶有“恢復性質”,是在大蕭條時期全面衰退情況下出現的“經濟奇蹟”,但是足以給美國全面戰略調整提供充沛的“經濟動力”,不然韋斯特伍德提出的對日援助也不會得到批准。

與前任相比,韋斯特伍德更擅長拉攏美國國內各大利益集團。

為了獲得民主黨的支援,韋斯特伍德以非常強硬的手腕“推翻”了東機谷勝領導的日本戰時看守政府,讓日本軍人交出實權,實行民主大選。為了獲得共和黨的艾持,韋斯特伍德提出了“技術援助法案”,透過向印度提供多種技術,獲得了大量廉價物資,幫助日本走出戰後陰影。

民圭黨從中獲得了“政治利益”,共和黨從中獲得了“經濟利益”。

受此影響,韋斯特伍德提出的多項旨在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的法案在美國國會兩院以高度支援獲得透過。從2028年10月到2030年12月,美國以”技術換產品”的方式,總共向日本提供了價值3500億美元的援助物資與款項,不但幫助日本擴大了15個“安全區”的範圍,還幫助日本在5個主要“安全區”內建立起了第一批工廠,使倖存的日本人獲得了工作機會,也為日本打下了經濟發展的基礎。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也從來不會“義務”幫助其他國家。

透過對日援助,美國最大的收穫就是建立起了“美印日三角同盟”。

從某個方面說,最大受益者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到2030年12月,印度總共從美國獲得了發展經濟所必須的,涵蓋鋼鐵、化工、機械製造、電子、軟體、網路、電動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醫療、基因科技、生物生態、紡織等數十個領域的1228項關鍵技術。印度需要付出的,僅僅是按照這些技術的市場價格,將同等價值的鋼鐵、水泥、紡織品、化工產品、工程裝置、藥品等“過剩物資”透過美國移交給日本。

這一影響,意義非凡。

2029年,美國超越共和國,成為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按照某些國際機構的預測,2030年,印美貿易在印度貿易中的份額將超過40%,印度出口的各種工業產品中,65%的鋼鐵、80%的水泥、75%的紡織品、60%的鞋類、40%的初級電子產品、70%的工程裝置、60%的藥品將透過美國銷往日本。最快2033年、最遲2035年,印度經濟就將擺脫對共和國市場的依賴。

雖然印度的發展模式不是長遠之計,畢竟日本的戰後重建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美國也不可能一直向印度提供關鍵技術,印度更不可能永遠只生產初級工業產品,但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印度仍然能夠從中獲得難以想像的好處。

別的不說,透過美國提供的技術,印度很有可能在2035年之前建立起高階產業。

當然,這些都是美國新聞媒體的報道。

按照王元慶掌握的訊息,美國並沒有“真心實意”的幫助印度搞經濟。

在軍情局提供的情報中,美國提供給印度的1228項關鍵技術只有不到100項是貨真價實的“關鍵技術”,另外1100多項都是即將被美國淘汰的技術。比如,被美國賣了50億美元的0。45奈米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就已過時,別說值50億美元,就算免費提供,共和國也不會要,因為神經網路計算機即將普及,電晶體計算機很快就會遭到淘汰。印度花50億美元買來的只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借此機會提升印度的電子產業級別,也就不可能讓印度的電子產品進入高階領域。

類似的“技術轉讓”還有很多,按照軍情局的估計,印度至少花了2000億美元的“冤枉”錢。丟錢還是次要問題,最重要的是,產業結構無法升級,印度將為此付出十多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在發展道路上走很多彎路。

殘酷現實再次證明,任何國家要想發展壯大,只能靠自己!

韋斯特伍德確實很精明,甚至稱的上是最厲害的商人。當然,他不是商人,而是貨真價實的政客。既然是政客,韋斯特伍德要的就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