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6部分

確表示,美國絕不容許任何導致英國政局動盪的事情發生。隨後,在法國巴黎,美國國務卿與法國總統會晤後,更是在數百名記者面前宣稱,不管是誰,只要威脅到了英國的政治穩定,美國都會採取積極果斷的行動。

雖然看上去,美國國務卿在柏林與巴黎表態是要與“歐洲盟國”維護英國利益,矛頭指向共和國,但是事實上,美國是在警告歐洲大陸國家,別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千萬不要在英國的政治局勢上做文章。不管共和國有沒有承認,因為阿根廷已經成為馬島衝突的實際贏家,共和國在南大西洋的利益得到了保證,所以在短期之內,共和國沒有任何理由在英國身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的政治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只要美歐不找共和國的麻煩,共和再就沒有理由製造衝突。

美國強勢打壓歐洲大陸國家,意圖再明顯不過了。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評論機構都認為,英國的政治動盪很快就會結束,喬治不會解散下議院,而會以辭職的方式單獨承擔戰敗的責任,從而保住工黨與自民黨的執政聯盟,讓保守黨繼續呆在在野黨的位置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執政聯盟的利益,也就是維護美國的利益。

事實上,判斷英國的政治走向並不難。

半島電視臺在報道英國的新聞時還明確提到,自民黨黨魁上臺後會先做三件事。一是宣佈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為英國的國土,絕不接受既成事實,讓關注該事的民眾相信,自民黨不是工黨,既有決心、又有能力收復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二是加強與歐洲大陸國家的聯絡,在經濟、政治、科技等領域與歐洲大陸國家展開全面合作,而不是繼續奉行親美政策。三是與美國進行秘密接觸,透過美國出面,與阿根廷當局就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衝突的善後問題進行磋商,主要就是交還戰俘,以及妥善處理島上居民的政治要求。

最初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半島電視臺的猜測。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已經站出來為英國說話了,表明美國有絕對的把握抓住英國,自民黨再狂妄自大,也不可能在上臺之初就倒向歐州大陸國家。再說了,自民黨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不會輕易偏向歐洲大陸國家。

6月1日夜間,英國國王批准薩利弗出任首相後,半島電視臺的猜測都得到了證實。

薩利弗在住進唐寧街10號後簽署的第一道首相令(準確的說,是在前往唐寧街10號的路上)就是讓駐聯合國特使在聯大與安理會上發起制裁阿根廷的提議,並且宣稱英國絕不放棄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因為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馬島衝突可以看成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實質影響的國家間衝突,所以英國可以否決一切對其不利的提議,讓阿根廷永遠別想得到聯合國的支援。

當然,這一招共和國早就玩膩了。

藏南爭端、釣魚島爭端、南沙爭端能夠數十年懸而未決,正是因為共和國擁有一票否決權,能夠在聯合國讓任何領土與領海爭端變成實質衝突,從而使聯合國無法在相關問題上發揮任何作用。

薩利弗此舉與半島電視臺的猜測幾乎一模一樣。

至少在絕大部分英國人看來,薩利弗沒有讓英國丟掉福克蘭群島,至於能在什麼時候收復福克蘭群島,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當天晚上,薩利弗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與法國總統通熱線電話。

隨著法國當局捅破窗戶紙,公佈了相關訊息,很多新聞媒體才回過神來,不但相信了半島電視臺的猜測,還搞清楚了箇中緣由。

薩利弗沒有向美國求援,而是向歐洲大陸國家求援,無非有三個原因與目的。

一是美國與拉美國家的關係,導致美國在英阿衝突中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薩利弗直接向美國求援的意義不是很大,準確的說,是公開向美國求援的意義不是很大。就算沒人否認美國在英阿衝突中的巨大影響力,英國也應該與美國秘密合作,而且要讓外界認為,英國沒有與美國合作。如此一來,薩利弗必須設法轉移人們的視線,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自民黨執政這一點,讓外界相信,英國倒向了歐洲大陸國家。同樣重要的是,薩利弗必須讓那些認為是美國讓英國輸掉了衝突的民眾相信,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而且正在努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薩利弗首先向法國求援,也能爭取到這部分民眾的支援。因為3年後就會舉行大選,所以薩利弗很有必要利用執政的機會拉攏部分保守黨的支持者,壯大自民黨陣營,為大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