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3部分

用比利時“聯合晚報”的評論來說,不管衝突的結果如何,歐洲大陸國家必須在局勢進一步明朗之前做出選擇,並且充分發揮歐盟的影響力,而不是等到沒有選擇的時候再被動面對殘酷的現實。

問題是,歐盟有可能立即做出選擇嗎?

可以說,擁有近5億人口、成員國總面積超過800萬平方千米、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110%(共和國的92%)、擁有大量尖端技術的歐盟沒能成為“第三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歐盟是“國家聯盟”。

別的不說,任何重大決定都需要獲得所有成員國政府或者立法機構批准。

雖然這種“集體協商制度”是維護歐盟團結的基石,但是也成了制約歐盟的障礙。

面對千變萬化的國際局勢,如果不能及時決策、果斷行動,而是等20多個政府或者20多個議會詳細討論,歐盟永遠都不可能成為“第三極”。

事實上,正是如此,法德意三國才會捐棄前嫌,共同推進“政治一體化”。

回到馬島衝突的現實問題上來,隨著局勢逐漸明朗,歐盟的處境也就愈發尷尬。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雖然兩個超級大國都想借馬島衝突達到某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兩個超級大國不但沒有擴大沖突的意思,反而在極力控制衝突範圍,避免讓衝突演變成戰爭。也就是說,這場看似驚天動地的地區衝突不會持續太久,在某一方輸掉贏得最終勝利的籌碼之後,衝突就會結束。如此一來,以歐盟的決策機制,即便將出兵協助英國收復福克蘭群島的法案提交歐州議會,再由各國議會進行表決,或者以自發的方式成立聯合艦隊,恐怕沒等大陸國家的聯合艦隊離開港口,衝突就結束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歐洲大陸國家擺明態度,美國與共和國很有可能為了共同的利益,即阻止歐盟成為“第三極”,使世界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對沖突雙方施加影響,提前結束衝突。

讓歐州大陸國家十分尷尬的就是這個問題,即直接介入不會有任何收穫。

當然,這不是說歐盟就一無是處了。只要把握好時機,加上足夠好的運氣,歐盟仍然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在此之前,歐洲大陸國家要做的就是儘量創造機會。

回過來看,不管是義大利的廣播公司,還是法國的電視臺,以及德國的廣播公司,實際上都在為歐洲大陸國家創造機會。站在歐洲大陸國家的立場上,強調阿根廷的軍事實力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到時候英國打贏了,可以說成是大陸國家的提醒幫了大忙,如果英國打輸了,則可以把責任推到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身上。

當然,歐洲大陸國家耍想發揮影響力,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

毫無疑問,特遣艦隊剛剛起航,歐州大陸國家等待的時機遠沒到來。

這一天,還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英國國防部與皇家海軍司令部正式公佈了“禁航區”的範圍。

英國當局在這個時候劃出“禁航區”,在一般人看來,是針對阿根廷當局在前一天宣佈的訊息,即再次派遣船隊向馬島運送部隊與物資。在另外一些人看來,英國當局此舉與阿根廷當局的行動沒有任何關係。

劃出禁航區,等於劃出了戰區。

按照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觀點,交戰某一方劃出“禁航區”、“禁區”、“禁飛區”等等帶有強制意味的限制性區域之後,發生在該區域內的衝突、交火、戰鬥等戰爭行為均屬於合法的作戰行動,不應被看成軍事挑釁行為。

也就是說,即便是第三方的船隻,只要在“禁航區”內遭到攻擊,都不能指責英國政府,更不能將此作為向英國開戰的理由。由此可見,英國當局劃出“禁航區”就是要設定交戰區域,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提供法理依據,也為應付某些國家的干預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別的不說,如果共和國的船隻進入“禁航區”,英國當局就有權讓其接受檢查,甚至將其扣留。

問題是,英國當局劃出的“禁航區”的範圍非常有限。

按照英國當局公佈的相關資訊,“禁航區”分為三個範圍,最核心的“紅色”區域、也就是絕對禁止區域僅為馬島周邊200千米範圍內的專屬經濟區,然後是“橙色”區域、也就是需要檢查後才能通行的管制區域、範圍僅在前者基礎上延伸50到350千米,最後是“綠色”區域、也就是需要提前通報才能通航的限制區域、範圍僅在前者的基礎上延伸50到250千米。由此可見,“禁航區”的範圍並不大。向東看,實際上只延伸到了馬島與阿根廷本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