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5部分

多處軍事基地算上(戰爭前幾日,共和國在日本本土的軍事基地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和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線仍然非常脆弱。

從距離上看,共和國的本土防禦圈的東部戰略防禦空間在1000千米左右。

如果面對的是二流軍事強國,1000千米的戰略防禦縱深已經非常充足了。問題是,共和國在西太平洋上面對的是超級大國,即便算上向外延伸的200到500千米防禦空間,西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縱深也非常有限。早在2049年,制定第一份戰爭計劃的時候,身為陸軍上將的袁晨皓就明確提到,從保證本土安全出發,應該在戰爭初期設法奪取包括關島與菲律賓在內的西太平洋上的戰略要地,將本土防禦圈向東擴張1000到2000千米,從而確保本土不會受到威脅。

從戰略上看,如果能夠奪取關島與菲律賓,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問題是,有那麼容易奪取關島與菲律賓嗎?

顯然,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美國利用託管國的身份控制了北马里亞納群島之後,關島就成了美國最重要的海外領地(地位高於託管地區、低於聯邦州,具有相同身份的還有加勒比海地區的波多黎各),從法理上講,攻擊關島就是攻擊美國本土。即便是菲律賓,也不是想打就能打下的。不管怎麼說,菲律賓是一個擁有近億人口的國家,而且是一個長期親美的國家,即便不考慮美國直接出兵,能夠輕易佔領菲律賓,也會為此付出重大代價。總而言之,向東進軍的難度非常大。

正是如此,共和國才退而求其次,盯上了日本的火山列島。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派兵進駐硫黃島,並且在島上修建軍事設施,已經在侵犯日本的主權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完全站在軍事立場上,也有理由相信,佔領硫磺島正是共和國在太平洋戰場上主攻的實質性表現。也就是說,早在2050年之前,共和國當局就對太平洋戰爭的性質有了明確界定。

既然是主攻,就得理出輕重厲害關係。

毋庸置疑,作為世界上最廣袤的海洋,一個戰區司令部肯定忙活不過來,因此在談到太平洋戰爭的時候,裴承毅首先提出了成立新的戰區司令部,即在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基礎之上,以戰略方向劃分作戰區域。對於元首的決定,沒人表示反對,就連西太平洋戰區司令劉岷軒上將也認為,有必要成立新戰區。只不過,在成立幾個戰區、以及各個戰區所轄範圍的問題上,大家的意見就不完全一致了。

裴承毅的意思很明確,即在戰爭初期,一切從簡,不要搞得太複雜,只成立兩個新戰區,如果今後有必要的話,再成立新戰區。袁晨皓與李向東卻不這麼認為,兩人都覺得應該一步到位,成立3到4個新戰區,並且明確規定各個戰區的管轄範圍,避免在職權劃分上出現問題。

雙方的態度很好理解,裴承毅希望親自統管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因此要將職權集中起來,而不是過度分散。袁晨皓與李向東則不希望元首插手軍事行動,因此想把戰區細分,讓元首無從著手。

如果在平時,也許還沒有什麼大問題。

因為在戰爭時期,元首擁有直接統轄軍隊的大權,所以爭論下來,李向東與袁晨皓不得不先後做出讓步。

在裴承毅的堅持下,最終以劃分的方式,在西太平洋戰區的基礎上成立新的西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兩大戰區的統轄範圍以加羅林群島為界,即加羅林群島以北地區屬於西太平洋戰區、加羅林群島及其以南地區屬於西南太平洋戰區。因為這條界線大致在北緯10度上,所以又被稱為“北10度線”。當然,也不是北緯10度以北的地區都屬於西太平洋戰區,因為是南下西南太平洋地區的跳板,所以菲律賓群島被分給了西南太平洋戰區。更重要的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司令部設在那霸,即原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而新成立的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則設在日本的橫濱(部分設施在橫須賀)。也就是說,新的西太平洋戰區只保留了名稱,其餘的全都移交給了西南太平洋戰區。

由此可見,裴承毅把重點、放在了西南太平洋戰場上。

對此,幾乎沒人提出反對意見。有資格參加高層軍事會議的,都是共和國軍隊的高階將領,都知道共和國的基本戰略,也就清楚南下的重大意義。

問題是,在討論戰術話題的時候,裴承毅卻沒有提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

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在南下之前,共和國海軍都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確保印度洋的制海權,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