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0部分

系統與戰略防禦系統。

這裡存在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攻擊的成功率。

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可以大致斷定,雙方的攻擊成功率都不是很高,至少在打擊對方的戰略防禦系統的時候,肯定遇到了不少麻煩。

這也無可厚非,戰略防禦系統是超級大國的戰略安全基石,不但分為天、空、地三套系統(海基攔截系統一般歸在戰區防禦系統裡面),每套系統還有多個子系統組成,生存能力非常強大。拿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來說,按照設計標準,即便天基攔截系統全面癱疾,空基攔截系統遭到重創,也能依靠地基攔截系統將美國投來的全部核彈頭擋在大氣層之外,即便地基攔截系統也遭到重創,也能結合戰區防禦系統保住主要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只要戰略防禦系統遭到攻擊,就意味著全面戰爭爆發,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將全力以赴的發起反擊,從而迫使對手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本土防禦上,無法集中力量發起攻擊。事實上,即便搶先攻擊的一方,也會留下充足的防禦力量應付對方的戰略反擊。

可以說,攻擊成功率肯定高不到哪裡去。

從實際情況出發,戰鬥開始的時候,共和國天軍只能挑重點,即首先打擊對方防禦系統中具有戰略打擊能力的部分,比如攜帶動能導彈的攔截衛星,以及部分具有戰略威脅性質的可疑目標,比如在高軌道上執行、卻沒有多少存在價值的“通訊衛星”。要知道,“區域性鐳射攔截系統”中的反射衛星就是以“通訊衛星”的身份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執行,而在其投入使用之前,沒人知道它的正式面目。

在攻擊不全面的情況下,美國天軍的反擊肯定會來得非常迅速。

前面已經提到,戰略防禦系統是國家安全基石,遭到攻擊之後,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會全力以赴的發起反擊,而且是戰略反擊。

從道理上講,美國天軍發起反擊的時候,也就是美國戰略反擊開始的時候。

也就是說,除了對付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系統與戰略防禦系統之外,美國很有可能投射了戰略武器,即向共和國發射了戰略彈道導彈。雖然有人認為,美國會首先攻擊共和國的戰略預警衛星,使共和國無法知道美國是否已經發射了戰略彈道導彈,但是隻要戰略預警衛星受到攻擊,共和國就會立即展開戰略反擊,而戰略預警衛星不受到攻擊,就會立即發出戰略警報,共和國的戰略打擊部隊也會立即展開反擊。也就是說,在美國發射了戰略彈道導彈之後不久,共和國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

從時間上推算,在導彈升空的時候,雙方的戰略防禦系統肯定沒有完全癱瘓。

雖然有人認為,攻擊衛星系統的能量武器的反應速度要比導彈快得多,但是要攻擊整個戰略防禦系統,怎麼也要半個小時左右,而從美國本土發射的戰略彈道導彈只需要20分鐘就能飛過半個地球,落到共和國本土上。更重要的是,在發射戰略彈道導彈前,雙方都會想方設法的清除掉導彈飛行路徑上的障礙。拿共和國天軍來說,在國家發起戰略反擊之後,天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清除掉導彈發射區域上空的美國攔截衛星,而且不見得要動用天基攔截系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使用地基與空基攔截系統。如此一來,就算美國天軍搶先攻擊,也無法阻止共和國的戰略彈道導彈升空。

戰爭打到這一步,雙方的目標都是徹底毀滅對手,並且保全自己。

嚴格的說,是首先保全自己,再設法摧毀對手。

如此一來,中段攔截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前面已經提到,共和國的戰略防禦系統、僅天基攔截系統就能在一次交戰中攔截數千個目標,而美國的陸上機動部署戰略彈道導彈的數量只有幾十枚,即便算上誘餌彈頭,也很難使達到天基攔截系統的上限。為了提高導彈的突防效率,除了採用大量新技術之外,還得在戰術上下功夫。說直接一點,就是主動損失部分真彈頭,即在彈頭的飛行路線上,提前引爆幾枚真彈頭,用核爆炸來摧毀附近的攔截衛星,從而使跟在後面的真彈頭能夠順利突破敵人的防線。

這是很簡單,也很實用的戰術。從理論上講,一枚爆炸當量為250萬噸的核彈頭能夠使半徑500千米範圍內的所有攔截衛星失效(因為受到電離層保護,在外層空間爆炸的核彈頭對地面上的人員與裝置的影響並不大,最多損毀一些電子裝置)。因為爆炸的作用距離與爆炸當量的3次方成正比,所以要想癱瘓1000千米範圍內的攔截衛星(這是大部分能量攔截武器的最大交戰距離),只需要引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