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4部分

,俄羅斯的表現並不差。

早在20年代初,為了抵抗因生產嚴重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與大蕭條,俄羅斯就加大了軍備投入,其中就有幾個與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有關的軍事裝備專案,最終代號KV…100、在P…700基礎上改進開發的專案獲得了俄羅斯海軍與空軍的青睞,並且一度進入工程階段,如果不是質量嚴重超標,且減重設計成效微弱,恐怕俄羅斯將在20年代末成為自美國與共和國之後第三個研製與生產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國家。對俄羅斯軍工來說,KV…100失敗帶來的除了惋惜之外,更多的是經驗教訓。正是在此基礎上,俄羅斯空軍於20年代末提出了下一代巡航導彈的效能指標,並且明確要求全新研製,而不是在原有產品上改進。經過10來年的艱苦努力之後,大約在30年代末,由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主導、天青石等幾個設計局聯合參與的KP…200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研製成功,並且獲得了空軍的量產訂單,成為新一代Tu…200型戰略轟炸機的標準武器(200這個編號也因此而來),俄羅斯也在法國之後,成為第四個掌握了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研製與生產技術的國家。在此之後,在俄羅斯空軍的積極推動下,紅寶石設計局又先後推出KP…200M等多種改進型號,以及KP…300、KP…400等新型導彈,其中在2053年問世的KP…500為俄羅斯最新一代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馬赫,這也是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的最新標準配備。

此時,共和國天軍的戰略防禦系統面對的正是數十架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從4處空域發射的300多枚KP…500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也許有人會說,攔截彈道導彈的最佳方法都是攔截導彈、而不是攔截彈頭,那麼攔截巡航導彈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付轟炸機、而不是對付導彈。在此之前,共和國天軍動能攔截衛星已經攻擊了俄軍的導彈發射車,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呢?不管怎麼說,轟炸機飛得再快,也比不上動能導彈吧。

這個觀點的前面一半沒有錯,如果能夠擊落轟炸機,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問題是,後面一半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關鍵只有一點,即動能導彈能不能擊中高速飛行的戰略轟炸機。

在攻擊地面的導彈發射車的時候,動能導彈並沒有直接集中發射車,而是用落地爆炸時產生的破壞效果來摧毀附近的導彈發射車。動能導彈從發射到落地大約飛行百來秒,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最大速度不到每小時100千米的導彈發射車最多沿公路行駛3000米,所以只需要數枚動能導彈就能覆蓋發射車所在的區域,確保摧毀發射車。

在同樣的時間內,巡航飛行速度在4馬赫以上的戰略轟炸機能夠飛行上百千米,而動能導彈沒有裝填炸藥,只有在落地或者擊中目標的時候才會將動能釋放出來,所以要想擊中飛行中的轟炸機,至少需要數萬枚導彈進行全方位覆蓋。

也許有人會說,應該給動能導彈裝上制導系統。

暫且不說開放式制導系統會不會受到干擾,在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後,飛行速度高達每秒數千千米的動能導彈與空氣摩擦時將產生上萬攝氏度的高溫,而已知材料中,沒有哪種能夠承受如此高的溫度,也就無法在導彈上安裝探測視窗,無法讓制導系統獲取外界資訊,制導也就無從談起了。正是如此,所有用來攻擊地面目標與大氣層內懸浮目標的動能導彈都只有最簡單的慣性制導系統,沒有精確制導系統。

除了攻擊難度大之外,從外層空間精確跟蹤高速飛行的轟炸機也很困難。

可以說,要想擊落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動重型制空戰鬥機,在預警機與地面遠端雷達的引導下發起攻擊。

毋庸置疑,戰略轟炸機不會在邊境線附近巡邏,俄羅斯也不缺乏戰略縱深。

比如在這次攻擊中,4處導彈發射空域與共和國邊境線的距離均在1500千米以上。隔著這麼大段距離,就算制空戰鬥機有足夠的航程,也很難突破俄羅斯本土防空網,並且在重重阻攔之下完成攻擊行動。再說了,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上又不是沒有飛行員,遇到威脅之後,肯定會轉向逃逸,不會給敵人的戰鬥機靠近的機會。

重要的是,無法精確跟蹤轟炸機,不等於無法探測到轟炸機,也不等於無法掌握轟炸機是否發射了導彈,隨著探測距離在5000千米以上的遠端戰略警戒雷達進入無源時代,部署在共和國西北與東北地區的兩部警戒雷達就能監視俄羅斯的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