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4部分

ど涑蹋�傭�鐧教岣叩�飛�婺芰Φ哪康摹H綣�揮姓庀羆際醯�敲鬥賞�蝦5牡�房隙ū渙W郵�淦骰髀淞恕�

從這兩輪攔截看得出來,鐳射武器與粒子束武器絕對不是萬能的。

對鐳射武器來說,因為大氣層存在折射與發射現象,所以只能攻擊位於正下方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目標,只要攻擊角度超過了設計值,不但攻擊效率將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使攻擊徹底失敗。對粒子束武器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前面提到的,大氣層對粒子束產生的耗散效應,使其很難在大氣層內使用。

正是如此,在能量武器大行其道的時候,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中,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攔截任務由動能武器、也就是飛行速度高達每秒10千米的動能攔截導彈承擔,而且這些導彈築起了天基攔截系統的最後一道防線。

對攔截導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趕在目標進入下降彈道前進行攔截。

原因很簡單,如果目標彈頭進入了下降彈道,飛行速度很快就會突破每秒8千米,而且很快就會進入大氣層,最重要的是,此時彈頭肯定在共和國本土上空,即便攔截成功,具有強烈放射性的彈頭碎片也會落在共和國的大地上,甚至落在城市裡面,從而使攔截失去應有的價值。

受此影響,粒子束武器的第一次攔截失敗後,天基攔截系統就將發射攔截導彈。

雖然這麼做很有可能浪費寶貴的攔截導彈,但是比讓核彈頭落到共和國本土,這點浪費根本算不了什麼。

這次攔截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如果攔截導彈再晚10秒發射,最後那枚導彈彈頭就將進入共和國境內,即便能夠將其擊落,彈頭碎片也會灑落在共和國的土地上,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針對這3枚導彈與彈頭的攔截基本上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要知道,如果讓SS…48的彈頭進入了中段飛行彈道,也就是完成了初始階段的加速與彈道調整之後,其彈頭就會自動進入戰鬥模式,除了啟動姿態控制發動機,進行變軌道機動之外,還會陸續灑出足以以假亂真的誘餌彈頭,給攔截系統造成更大的負擔,至少讓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不得不浪費更多的戰鬥力。

更值得慶幸的是,那些在精確戰略打擊中倖免的俄軍導彈發射車都不成規模。

在攔截了第一批3枚導彈之後的近10分鐘內,又有14輛倖存的導彈發射車按照總統下達的反擊命令發射了SS…48戰略彈道導彈,其中5輛按照標準程式發射,即在發射導彈之前進行了精確定位,結果導彈剛剛升空,精確打擊的動能彈頭就落了下來,5枚導彈均在猛烈的爆炸中灰飛煙滅。

另外9枚導彈按照緊急程式發射,沒有精確定位,且全部瞄準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當然,這9枚導彈的結局也差不多,因為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能夠一次攔截數千個目標,所以就算在啟用部分在軌攔截衛星的情況下,也能比較輕鬆的將9枚導彈攔截下來,不會讓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反擊得逞。

事實上,對付10多枚戰略彈道導彈,即便沒有天基攔截系統,僅依靠空基與地基攔截系統也能手到擒來。要知道,早在20多年前,共和國的空基鐳射攔截系統就在印度戰爭中成功攔截了印度的彈道導彈。如果再往前推,在30年前的日本戰爭中,共和國的空基與海基攔截系統也成功攔截過日本的彈道導彈。

實事求是的講,真正對共和國構成威脅的,還是那幾十架俄軍戰略轟炸機!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41章 毀天滅地

如果說攔截彈道導彈是各國戰略防禦系統的看家本領,那麼對付巡航導彈就算得上是世界性難題。

與攔截彈道導彈相比,攔截巡航導彈的最大問題不在攔截,而在發現。

相對而言,巡航導彈除了更加隱蔽、也就是難以被探測到之外,其他方面均遠不如彈道導彈。正是出色的隱蔽性、即低可探測性,使巡航導彈獲得了一席之地,並且在戰場上發揚光大。

當然,巡航導彈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技術在不斷發展進步。

如果按照飛行速度劃分的話,直到本世紀初,巡航導彈仍然以亞音速為主,比如美國的BGM…109“戰斧”系列、俄羅斯的KH…55系列(因為與“戰斧”非常相似,所以又被戲稱為“戰斧斯基”)、歐洲的“風暴陰影”等。這些亞音速巡航導彈無一例外的都採用了帖地飛行的方式來避開敵人的防空雷達,達到突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