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0部分

宇航員那樣,把一切工作都交給計算機。

如此一來,就要求使用意識控制。

問題是,在過高的過載下,意識控制系統的可靠性根本高不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成了空天轟炸機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當然,早就有人想過用遙控的方式來控制轟炸機。問題是,在只能使用電磁通訊裝置的情況下,即便不考慮戰場上的電磁干擾,也得考慮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干擾,因此在沒有更加理想的通訊裝置的情況下,遙控操作的空天轟炸機也不現實。

正是如此,在2063年之前投入實戰的空天轟炸機,實際上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天轟炸機,至少算不上是全空域作戰飛機。這些空天轟炸機往往只能在大氣層外作戰,進入大氣層後,作戰效能甚至比不上20年前的轟炸機,更別說與J…22這類“終極”戰鬥機過招了。受此影響,空天轟炸機在戰場上的貢獻非常有限,往往依靠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從本土起飛,打擊敵國境內的重要目標,而且主要在大氣層外投擲動能彈藥,很少在目標上空進入大氣層內活動。因為作戰使用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國天軍與美國天軍都把重點放在了開發新一代控制系統上,而沒有大批次製造不太成熟的空天轟炸機,甚至沒有對空天轟炸機的效能做太高的要求。受此影響,在2063年之前投入使用的空天轟炸機更像是重量級的空天戰鬥機,即載彈能力相對有限,只能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出動一次所能打擊的目標非常有限,遠遠比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轟炸機。

從某種意義上講,量子通訊技術能在2062年廣泛應用,頭號功臣就是共和國天軍。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開發量子通訊技術方面,天軍提供了70%的經費,並且承擔了80%的基礎開發工作,海軍只提供了25%的經費、承擔了15%的開發工作(另外5%的經費與5%的開發工作由陸軍與陸戰隊共同承擔)。因為開發難度非常巨大,特別是在最基礎的層面上,連續失敗沉重打擊了科研團隊計程車氣,甚至一度有人認為,量子技術很難走出實驗室,所以對量子技術需求較低的海軍一度打算終止開發,將已經取得的科研成功轉為技術儲備,把寶貴的資源用在其他領域,比如開發威力更大的電磁炮(當時共和國海軍已經著手開發2000千克級電磁炮,甚至提出了5000千克級與10000千克級電磁炮的開發設想。為了使這些瘋狂的計劃得到最高統帥部的支援,海軍還在螺旋加速器領域投入巨資,提出了用螺旋電磁加速器取代火箭,用來發射航天器。從理論上講,用電磁炮發射航天裝置,能夠將航天發射的效率提高几十倍,並且將航天發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如果不是天軍堅持,甚至一度以終止全部合作開發專案的方式威脅海軍,恐怕量子通訊技術的開發工作早就結束,也不可能在大戰期間開發出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通訊裝置了。

同樣的,配套的相關技術也由天軍與海軍共同開發。

因為量子通訊不受空間距離,甚至不受任何自然環境影響,所以量子通訊裝置用在遙控戰鬥機上與用在空天轟炸機上沒有任何區別。同樣的道理,意識遙控系統只是一種代替四肢的操控系統,與被操控的物件沒有太大的關係。說得簡單一點,將用在遙控戰鬥機上的意識遙控系統用在空天轟炸機上,只需要調整控制軟體,對硬體幾乎沒有特別要求,也不需要做特別調整。

問題是,誰也沒有想到,共和國海軍能在2063年初把戰線推進到墨西哥灣!

受此影響,在海軍的強烈要求下,最高統帥部做出了優先保證海軍供應的決定,而直接結果就是遙控戰鬥機在2062年量產,並且在“聖誕節海戰”中取得重大戰果,在主力艦一炮未放的情況下,全殲美國海軍支主力艦隊,取得了自開戰以來,戰果最為豐碩、也是最後一場海上決戰的勝利。當然,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共和國天軍的第一種具備全空域作戰能力的空天轟炸機在2062年的第四季度才正式量產。這還是天軍竭力爭取的結果,如果按照最初的生產安排,要到2963年的第二季度,才會批次生產空天轟炸機!

正是如此,到2063年初,共和國天軍接收的空天轟炸機不到100架,且其中半數還在進行除錯,不具備作戰能力!

為了展示天軍的實力,特別是戰略轟炸的實力,天軍必須採取行動。

不到50架轟炸機,能夠做的,也只有重點轟炸。

因為海軍首先打擊了美國的航天發射中心,而奪取制天權是天軍的任務,而不是海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