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戰對於後蜀來說是生死存亡之戰,但對於大秦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楊感心中也是默默一嘆,他明白趙石驕兵必敗此語為什麼能觸動聖上如此,前幾日已經得內衙密報,因大秦兵鋒太銳,蜀中戰和兩派已然都慌了手腳,內爭卻也停了下來。

之後開國侯趙氏子,理國公趙方為行營都統,樞密副使蘇方重為兵馬都監,率兵四萬迎敵。

對於蜀中君臣,內衙諜報已經查的頗為仔細,不過川中承平日久,一些人的才能便不好說,據說趙方此人深通兵法,是蜀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事實上也是似如此,得知後蜀援兵地訊息,吳寧立即令大軍緩行,以為誘敵之策,並命張承大軍急進,以逼迫蜀軍出劍門,救援漢中。

然趙方率大軍至劍門,卻絲毫不理漢中頻頻告急,一面命大軍緊守劍門重地,一面派大將王海率兵出守金山寨,王海一到金山寨,便命人燒燬棧道,收縮大小漫天寨之兵力,擺出一副死守的架勢,到了此時,秦軍才好像真正遇到了對手。

楊感斟酌了一下,才道:“陛下說的是,國難出忠臣,兵危思良將,蜀軍勢窮如此,國中自有英傑試圖力挽狂瀾,並不出奇。

便如三十年前,金國大軍南下,圍後周都城數月之久,但後周內有輔政王趙乾一力主戰,憑城堅守,外有岳氏子匯聚援軍。水陸並進,大破金兵於開封城下,金兵一路北逃,遺屍無數,精兵強將,破圍而出,過河歸國者,十不存一。創金朝立國之後未有之大敗……”

其他幾人聽到這裡,都是皺了皺眉頭,心說這是說的什麼,可不太吉利吧?這不是火上澆油呢嗎?

卻聽楊感繼續說道:“不過陛下非是金國蠻夷之君,蜀主更非英明之主,棟樑之才,若無明主善用之,便有諸葛孔明之智。萬夫不當之勇,又有何足懼?

如今後蜀行營兵馬都總管乃理國公趙方,其人出自蜀中大族,自小聰慧,善謀於人。曾平蠻亂,土司敬服,稱之為武侯再世,如今其方當盛年。又與後蜀齊平郡王交好,素為後蜀太子一黨所忌。

行營兵馬都監,樞密副使蘇方重,出身蜀中世家蘇氏一門,曾為太子舍人,御前說書,後遷禮部尚書,知貢舉。後罪於詩案,貶於外方,履任蜀中各州數載,制政得力,百姓稱頌,然後又得太子之力,迴轉中樞,遷龍圖閣大學士。任職樞密副使……”

話音微頓。卻是有些感慨的笑了起來,見其他人都靜靜聆聽。皇帝臉上也有沉思之色,這才接著道:“此人經歷到是和老臣頗為相似,從未領過兵權,卻竊居樞密要職,如今更是履任軍前,為大將掣肘。

老臣以為,此人實乃治政幹才,但對於領兵作戰,卻是一竅不通,又為太子心腹,趙方便真個是武侯再世,有此人在側,也難有施展手腳的機會。

再觀我大秦,上下一心,君明臣賢,將士不畏生死,軍心士氣都非後蜀可比,再加計劃周詳,聖上用人得當,託大將以腹心而不疑,用其才智而避其短,制勝之機不外如是,如此又有何憂?陛下只需坐等前方捷報便是……”

趙石在旁邊聽了,也是暗自點頭,這位老人雖從未領過兵權,但縱觀全域性,條理清晰,分析得當,非是他人可比,估計除了其人之才外,也很是在後蜀君臣身上下了一番功夫。

他之前那個故事自然都是編的,驕兵必敗之語更是有意為之,川中戰局順利與否如今與他沒多大關係,,但他卻早已想好,找到時機便潑些冷水,戰事順利也就罷了,大不了給人說上幾句罷了。

但川中山川險峻,叢林密佈,兼民族複雜,他真就不信秦軍能一路暢通無阻的打到成都,而在這個大秦上下都瀰漫著樂觀情緒地時候,多說些這樣地話,沒有什麼壞處,不定川中戰事膠著之時,便有了領兵的機會呢。

半晌過後,一直沉思的景帝李玄謹卻是笑著點頭,“老大人這番話卻是使朕受益良多啊,是朕想的多了,想我大秦勵精圖治,卻一直為北方諸胡所苦,令歷代先皇鬱郁者,不外是我大秦將士浴血邊關,捨生忘死,卻是為南方諸國作嫁罷了。

今胡夷勢弱,正是天賜良機,怎能放過,朕心之感奮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然朕也知道,兵兇戰危,後蜀,南唐雖無邊患,但卻都據有形勝之地,不可輕取……

當此大秦百年未有之局面,朕卻也難免患得患失,讓諸位卿家見笑了……”

說罷,卻是又來回走了幾步,“來人啊,傳旨,宮中所有用度從簡,除太后皇后那邊兒,貴妃之下,所有內官月俸皆減一等,傳諭宗府諸王,及有爵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