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書名:阿波羅之夏

作者:佩奧特

文案

一隻文青的奇幻漂流

內容標籤: 西方羅曼

搜尋關鍵字:主角:納撒尼爾·威爾森,喬舒亞·溫特伯恩 ┃ 配角:維布·格雷格,夏洛特·林奇,道格拉斯·溫特伯恩,凱瑟琳·威爾森 ┃ 其它:

==================

☆、01

上帝會保佑白痴、酒鬼、兒童和美國。 ——奧托·馮·俾斯麥

01

那場由金融危機和反戰潮流引起的抗議運動最終成了我這一代人的狂歡。

經歷過這場運動的人們都會記得——裡普科之夜,正是出於我的一時衝動,我當時沒有預料到它會成為這個世紀初裡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之一。那天聲名卓著的鋼琴家文澤斯拉夫·裡普科於紐約家中逝世,當時天近垂暮,喬舒亞在電話裡告訴我:“裡普科先生去世了。”

他說他必須即刻動身,陪他的祖父從洛杉磯趕赴紐約,為裡普科送行,兩位老人曾分享了超過半世紀的友誼。我本打算到拉瓜迪亞機場為他們接機,但我卻在兩個小時後改變了主意,我決定要讓電臺播放裡普科的唱片。

也許是因為那個暑假實在太無聊,我從波士頓回到紐約,我父親要我到公司裡實習,但我從假期開始就和家裡斷了聯絡。我回到紐約找了一份化妝品店的暑期工作,住在我從外祖母那兒繼承來的位於拉蒙奇的宅子,每天我下班之後就搭萊辛頓大道地鐵五號快線,從曼哈頓下城到布朗克斯的終點站,然後從在九十五號高速公路上趕最後一趟大巴回拉奇蒙,往返交通花去了近六個小時,每天午休時我去我高中的英文老師,埃德溫·波頓先生家裡借書,我讀了海明威全集中的八冊和幾本約瑟夫·海勒,有時我讀完了書而他恰好不在家,我就在去地鐵站的路上買本兩塊錢的偵探小說。直到我一位朋友去瑞士度假,把他的車借給了我,交通時間才終於壓縮到了三小時以內,但我並不覺得之前那六個小時是不能忍受的,因為那時對我而言,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我父親身邊的時間。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希望喬舒亞來到紐約後,在車上開啟電臺能聽見裡普科的琴聲,除此我不知道我還能為他做點什麼。這個時節裡年輕人們不會有心思去傾聽裡普科優美的琴聲,何況電臺早已罷工。

有家電臺所屬的大樓是一座待保護的紐約地標,我想到了我的高中同學,奧利弗·羅德里格茲,他是個狂熱的紐約迷,據我所知他至今沒出過紐約,他是我高中裡最出色的學生之一,卻憑著他在紐約地標保護委員會里的工作進了紐約大學的歷史系,他那個在墨西哥做鐵路和礦場生意發了財、後來到紐約投資地產的家族倒是很支援他。雖然我不承認,但我事實上非常嫉妒他。不過我決定只要他能幫我進到電臺裡去,我就原諒他,包括他當年把校長的車噴成粉色之後推我出去頂罪一類的破事。所以我一直知道,他是個好人,但不是什麼正經人。他先是裝模作樣地說:“你一定是瘋掉了,尼爾,我不可以把鑰匙給你——事實上我根本沒有鑰匙。”

我讓他找個藉口去找來大樓的負責人,讓我悄悄溜進去。他想了想也就答應了。我想打動他的並不是我們深厚的友誼,而是我含糊地談起這次計劃的口氣聽起來非常邪惡。我沒告訴他我要去播放什麼東西,我覺得這聽起來太傻,但天知道他以為我要去播放什麼,金融危機的內幕還是哪位議員的性‘愛錄音。

當晚他打電話給負責人,說自己要確定一些樓裡的細節,完善一份報告。他和負責人在樓裡轉了幾圈,還刻意問了播音室在哪兒,給我留了門,然後離開了。我在大門邊的前臺下面藏了很久,把他給我的建築圖紙看了幾遍。從拉奇蒙來曼哈頓的路上,我順路到我高中時最喜歡的那家復古唱片店買了裡普科的唱片,是他和波士頓交響樂團在五十年代初灌錄的《夏夜》,裡普科稍作調整,去掉了人聲,只有鋼琴和管絃樂。事實上我還找到了他和一位百老匯女高音合作的《夏夜》,但我思索了一下還是選擇了前者。

我在學校電臺裡工作過一段時間,這裡的裝置更為複雜,但我最終還是成功地打了碟,讓電臺播放了音樂。然後我找了把椅子坐下,悠閒地欣賞起裡普科的《夏夜》,想著喬舒亞不久後就能抵達紐約。這唱片我是放給他聽的,我有種錯覺,只有他會在今晚開啟電臺,去尋找裡普科的琴聲,我藉助電臺這個廣闊的平臺只與他一個人交流,很浪漫不是嗎。

事實上,半個紐約的人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