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卜伽丘在他的鉅著《十日談》裡,一開頭就透過許多給人以真實感的細節,描繪出一幅幅陰
暗的畫面。小說就在這樣一片悲慘的氣氛中開始。
在這場浩劫中,有十個青年男女僥倖活了下來,他們相約一起逃出城外,來到小山上的
一個別墅。只見周圍盡是一片青蔥的草木,生意盎然;別墅又修建得非常漂亮,有草坪花
壇,清泉流水,室內各處都收拾得潔靜雅緻。十個青年男女就在這賞心悅目的園林裡住了下
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輪著講一個故事,作為消遣,住了十多天,講了一百個故事。
從一座觸目淒涼的死城,忽然來到陽光燦爛、歌聲歡暢的人間樂園,這一對比是強烈
的,叫人眼前頓時為之一亮。這柳暗花明又一村、換了人間的境界,可說具有一種象徵的意
義,就象從中世紀的禁慾主義的森嚴統治下解放出來,人們忽然發現,原來這紫奼紅嫣的現
實世界是多麼美好,多麼值得歌頌啊!
馬克思曾經指出:“廢除作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的幸
福。”卜伽丘筆下的那些充滿著對人生的熱愛,一心追求塵世歡樂的故事,就是拋棄了天國
的幻夢,宣揚幸福在人間。《十日談》這部傑作,可說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早春天氣,衝
破寒意,而傲然開放的一朵奇葩——那籠罩大地的寒意(象中世紀黑死病一般摧殘人間),
就是龐大的天主教會的黑暗勢力。
我們只有把這部古典名著和它的特殊的時代背景,特殊的歷史使命聯絡起來,才能更好
地理解它,珍惜它在歷史上的巨大的進步意義。
開卷展讀《十日談》,我們看到,頭上接連幾個故事,全都是對當時炙手可熱的天主教
會的諷刺和揭露。一篇故事就是一篇挑戰書,顯示出一種不可輕視的力量,代表了整個作
品、以至一個時代的批判精神,很值得我們注意。讓我們首先挑“楊諾勸教”(第一天故事
第二)讀一讀吧。
巴黎有個絲綢商,名叫楊諾,和一個猶太商人十分友好,幾次三番苦勸他拋棄猶太教,
改信正宗的基督教。最後,那個猶太教徒表示,如果非要他政變信仰不可,那他先要到羅馬
去考察一番再說,看看天主派遣到世上來的代表(教皇)氣派究竟怎樣。他果真趕到了羅
馬,在教皇的宮廷裡他看到的是什麼景象呢?
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違反人道,耽溺男風,
連一點點顧忌、羞恥之心都不存了;因此竟至於妓女和孌童當道,有什麼事要向廷上請求,
反而要走他們的門路……
他又繼續留意觀察,把這些寡廉鮮恥之徒的貪得無饜、愛錢如命、買賣聖職等所作所
為,全都看在眼裡。觸目掠心的情況使那個嚴肅的猶太人提出這樣一個結論:羅馬蚜兒是什
麼“神聖的京城”,乃是藏垢納汙之所:教皇、紅衣主教,這些人本該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
礎,卻無惡不作,無非要叫基督教早些垮臺,有一天從世上消滅罷了。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