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初衷。試問既然佛家憐憫眾生,那麼為何洛陽城邊緣有那麼多的貧苦百姓為三餐而煩惱,靜念禪院,白馬寺等廟宇內的和尚們一個個的肚滿腸肥地整日打坐唸經?你們不是佛家信徒嗎?佛家不是講究捨棄己身,成就他人嗎?那些和尚們關心過貧苦百姓嗎?反倒是老子這魔門中人,半年甩出幾十萬兩黃金,我承認我的做法的確是在姑息那些百姓,每個人的生活都該靠自己雙手去爭取,但以眼下情形看,我起碼對得起自己良心,你佛門中人有幾個對得起良心的?不怕再說句你不愛聽的話,元某比你們更對得起‘佛’這個字!”
隨即又道:“西南方罽賓國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和尚,奉行阿蘭若處修苦行。有天遇到寺廟中舉行盛大的齋會,守門人見他穿得破爛,不肯讓他進去,和尚試了好幾次都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他向別人借了好衣服穿,這才進去。當他坐下之後,人們供養他各種美食,可是都被他倒在衣服上。眾人看了覺得奇怪,就問和尚說:‘為什麼要這樣呢?’他回答說:‘我之前來了好幾回,都不肯讓我進來,只因我換了好衣服,才能夠進來。我能得到眾人美味的供養,都是這衣服的緣故,所以,讓它先吃吧!’”眼見元越澤越說越激動,師妃暄清冷麵容不復,道心終於失守,心境再度崩潰。
元越澤所言正是他最不滿的地方,那就是宗教借王權而坐大,尤其是不顧百姓生活水平而推廣教義的做法,為他所不齒。最後更是透過一則佛家寓言來諷刺師妃暄及現今白道那些目光短淺的‘高人’們。
師妃暄聲音略帶顫抖道:“不是你所說的那樣,我正是為天下蒼生的未來命運而選明君。”
只聽師妃暄的聲音,元越澤感嘆一句,她雖是師門的工具與傀儡,其實內心還有自己的想法。她如今的表現,正是自我矛盾的體現。
元越澤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