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民收容遣送問題就有幸成為了政治議題,從而得到解決,但是高
考分數歧視制度、電信壟斷、公款吃喝等等情況,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是問題,但是卻似乎沒
有成為迫在眉睫的政治議題,因此近期也無望得到解決。
一個“問題”在眾多“問題”中脫穎而出,上升為一個“議題”,背後往往有一個政治過程,在中
國,這個過程常常依靠政治家的“慧眼”這樣一些隨機性的東西,但在美國,政治家如果沒有
這個“慧眼”,各種社會力量就逼你開啟這隻“慧眼”。
最近“全球變暖”問題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一個例子。
奧爾森有一本名著叫《集體行動的邏輯》,其中心思想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
當一件事情受益者人數越多,由於“搭便車”心理,人們主動去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就越弱。按
照這個邏輯,“全球變暖”這樣的問題,是最不可能變成政治議題的,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全
球有
60多億的“和尚”,誰也不願意去主動“挑水”。
事實上,許多國家的確採取這種“和尚”態度。比如,雖然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二氧化碳排放
量世界第二的國家、並且據分析將在
2010年左右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國,但為了保持經濟發
展的速度,中國一再重申二氧化碳減排主要應該是發達國家的義務,中國對此不做具體限排
承諾。美國的布什政府也一直持這種推諉態度,在全球已經有
169個國家加入控制全球氣
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之後,美國仍然拒絕加入,不對排汙量進行強制性設限。
但是最近,事情正在起變化。
首先是布什自己在
07年的國情諮文中第一次提到了全球變暖問題,並明確倡議美國在未來
10年之內減少汽油使用量
20%,從而減少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國會也開始重視
這個問題,目前國會里與全球變暖相關的議案有十幾個,其中要求對美國排汙量強制性設限
“氣候監督與創新法案”最顯眼。最後,參選
08年總統競選的幾位熱門候選人希拉里、奧巴
馬、麥克凱等等也紛紛在全球變暖問題上表態,爭先恐後表達自己解決該問題的決心。雖然
並不是每個議題都會帶來問題的解決,但是從政治過程上來說,一個問題變成一個熱門議題,
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那麼,全球變暖在美國政治中從問題到議題,這中間有什麼力量在推動?
先看“問題”是什麼。科學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全球正在變暖,並且幾乎可以肯定,這種變
暖趨勢是由於工業時代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造成的。據統計,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
20
個最熱的年份,19個都是在
1980年之後。2006年是美國記錄上最熱的一年。
2007年
1
月是記錄上全球最熱的
1月。科學家警告說,如果全球照此速度持續變暖,到
2100年,
全球氣溫將升高
3。2到
7。1華氏度,融化的冰山將使海平面將上升
7到
23英寸。可以想
象,照此發展,幾百年後,農業生產將受到毀滅性影響,抬高的水位將淹沒沿海城市,颶風
海嘯也將越來越頻繁。總而言之,地球如果失去冬天,人類也就走向了毀滅。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這樣嚴重的前景,如果政治家不去面對它,那麼整個社會就要動員起來,“逼迫”他們去面對
它。
在這方面,美國社會近來最顯眼的一個動作,就是去年的記錄片《難以面對的真相》。這個
記錄片由前副總統戈爾參演,獲兩項奧斯卡提名,戈爾本人也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該
電影將全球變暖從一個“隱隱約約”的問題,變成美國的一個
“客廳話題”。電影放映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