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突厥大戰後,皇帝的親軍們損傷嚴重,那麼鎮守各方的這些將領難保就不會有心懷異心的。
現在將這些將帥與他們的軍隊全都調動北上,留下如李奔雷、毛翊、張合、劉鐵柱、魯世深、郭孝恪、李承義等這些皇帝信的過的將領接防各地,一來北上的軍隊加強了對抗突厥人的實力,二來也免去了後顧之憂。雖然這話是李靖對他提出的,但陳克復明白,這背後定然還有如長孫無忌、高士廉、房玄齡等大臣們的意思在其中。
一直以來,朝中就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是李奔雷、毛喜、長孫無忌、李靖等最初的從龍元佐們,他們都自詡從龍無佐,對陳克復自然是忠心不二的,但也因此對那些後來歸附與投降的文武官員們不太合。甚至如魯世深、程咬金、張勇等軍中少壯派的大將們,對於皇帝對那些後來歸附的將領多有優待有些看法。特別是對李淵與王世充及楊暕那邊歸附投降過來的臣子,一個個封公封侯,甚至位在不少跟隨皇帝出生入死的將領之上多有不滿。
如今朝中,毛喜、長孫無忌、高士廉、魯廣利他們是這一派的主導人物,而如李奔雷、李靖、張仲堅等軍方將領也大多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裴寂、蕭瑀、封德彝、柴紹、李孝恭、宋金剛、甄翟兒等人卻又因此漸被孤立,漸漸走到了一邊,而屈突通、張公瑾、史大奈、宋老生、陳陵、楊善會、皇甫無逸、元文都、韋壽等人雖然比裴寂等人受到的待遇好些,但卻也是傾向於投降派這一邊的。
朝中文武,漸漸分化為功臣派,投降派兩大派,這事不得不說有陳克復暗中默許的原因。他這樣默許臣子們的分立對抗,實際上也是為了制衡,防止臣子們全都結為一氣,把他這個皇帝給架空了。但是如今李靖當面提起這事,要把這些投降派中的武將們大部份都調到雁門來,陳克復雖然明知李靖他們這是從公出發,但也清楚這裡面還是挾帶了點私心的。
可畢竟陳克復能走到今天,能復立陳朝,不得不說當初對這些功臣們的依靠是最大的。先前他對這些投降臣子們優待,雖然有用來制衡功臣們的意思,但也是為收天下民心,收天下之才為朝廷所用。對於朝中不少文臣武將私下裡對他的這做法有些不滿的情況,他也是清楚的。
此刻,李靖代表著長孫無忌他們提出了這個意見,陳克復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沒有絲毫猶豫,陳克復馬上同意了他的建議。陳克復清楚,於公,調諸將率兵北上雁門,即增強了對抗突厥的實力,也防止了將來有可能的後患。於私,陳克復同意他們這招暗中挾帶著對付投降派的建議,也是等於安撫了朝中的功臣們心中的那點不滿。
第805章 前軍覆沒,諸汗舉兵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隋朝開皇二年,突厥沙缽略可汗發兵40萬南下,隋文帝楊堅出兵反擊,在白道大敗突厥。次年,突厥發生嚴重內訌,以金山為界,分裂為東、西突厥。加之當時草原旱災嚴重,牲畜大量死亡,以沙缽略可汗為首的東突厥歸順隋朝,經白道內附,駐牧於呼和浩特地區,敕勒川由此稱作白道川。
沙缽略可汗逝世後,他的侄子突利可汗率眾駐牧於白道川,並先後娶隋朝安義公主、義成公主為妃,隋文帝封他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在和林格爾南筑大利城,作為啟民可汗的牙帳。隋煬帝北巡時,還專門到大利城撫慰啟民可汗。啟民可汗時期,邊塞安寧,部眾安居樂業,畜牧業迅速發展,牛羊遍滿山谷,呈現一片安定繁榮的景象。
從大業初到此時的神龍三年,短短不過十餘年的時間,陰山下的敕勒川卻早不復當年的繁榮景象,自始畢可汗徵四十萬鐵騎南下中原一去不復返之後,整個陰山以北、金山以東的突厥大草原從此陷入諸部族混戰之中,再沒有平復過。諸部族相戰,各部互相征伐,劫掠、殺戮、報復、死亡。。。
整個大草原如同沉浸於一片可怕的夢魘之中,豐沃的草原上沒有了成片的牛羊,只有無數疾馳的戰馬鐵蹄。牧民們不再放牧牛羊,各部族混戰、聯合,所有高過車輪的男人都成了戰士,拿起了彎刀弓箭,在草原上如蝗蟲般的掃蕩。柔弱的婦女,在部族戰敗後全部成了奴隸。草原上一朵朵如白雲般的帳篷全都化為了一朵朵升騰的火焰之花。
戰亂加上天災。當年縱橫草原無敵的東突厥部族,轉眼間就成了過眼雲煙。茫茫的大草原上,鐵勒人、奚族人。霫族人,甚至是陳朝人都成了來去縱橫的主人。而當年草原的主人阿史那部族早已經死傷怠盡,最後的阿史那家族的人。據說是被囚禁在中原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