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步兵陌刀營四千人,一個弓手營兩千人,一個弩手營兩千人,一個長槍步兵營兩千人。如此,中軍七營八千騎兵,一萬步兵。”
這中軍的配置那絕對是最豪華型的配置,陳克復自領中軍,當然也要掌握著最精銳的王牌部隊。
不過這樣一來,最後整個行營的兵力還是達到了十二萬七千六百人,超過了五千六百人。而且這還有元帥府本部的人馬沒算進去。
行營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後,最吸引眾將的就是軍官的任命了。現大遼東行營一成立,那麼過去的東北軍也就將成為歷史了。他們這些師長團長也都失業下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營之中弄到好的位置,這是所有人都關注的。
“諸位,元帥府的新編制出來了,那麼過去的編制也將解散。元帥行營,以十人為一夥,設夥長。五十人為一隊,設隊正和隊副。每營之中又設弓兵2團,、弩兵2團、奇兵2團、跳dàng兵2團,每團三隊150
人。另騎兵2團,每團四隊200人。每團設一校尉,及副尉。”
每營設一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並六曹參軍事。每軍設一行軍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並六曹參軍事。”
“七軍之上為遼東行營元帥府,本帥為行軍元帥,李奔雷將軍為副帥,毛喜為行軍司馬,李節為行軍長史。下轄元帥府參謀司、特勤司、
調查司、〖警〗察司、憲兵司、破軍講武堂、元帥府警衛營、通訊營、偵察營。共一堂三營五司。”
夥長、隊正、校尉、總管、行軍總管、行軍元帥,整個大軍的軍官編制少了好幾級。百人單位的旅帥沒了,千人編制的府級郎將沒有了。
整個大軍從元帥到夥長,只有六級。
對於這樣的編制,於欽明沒什麼意見,事實上隋軍行軍編制中,連校尉這級的都乾脆的省略了。大隋行軍制度中,都是以隊來基本單位的,各軍大軍團做戰指揮時,都是直接指揮到隊的。
“大帥果然明悉兵法軍制,確實高明。”於欽明等一眾身份有些尷尬的老兵們拍著馬屁道。
框架搞起來了,接下來的也就容易了,不過是直接按著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軍就是毛翊的第一師擴充組建,軍旗天狼。右前軍為胡的第三師擴充組建,軍旗青龍。左廂軍為魯世深第二師擴編,軍旗飛熊。右廂軍為陳貴第六師擴編,軍旗朱雀。中軍為陳克復親領,以重步兵旅和重騎旅、輕騎兵獨立團、原司令部偵察團等擴編組建,軍旗為黃金獅子旗。左後軍為劉鐵柱的第五師擴編,軍旗玄武。右後軍為張合的第四師擴編,軍旗白虎。
除了陳克復的中軍22000人馬,其餘六軍每軍17600人。全軍戰兵49
營,594團,1992隊。在隋朝這個〖中〗央王朝對兵權控制的十分嚴格的時代,陳克復牢牢的握有了這樣的一支大軍,可以說是十分的難得。當然,隋朝已經開始沒落,以後貴族大將們越來越容易掌控兵馬。
七軍的統兵將領沒有太多的改變,原各師師長搖身一變,成了各軍行軍總管,副師長成了副總管,參謀長成了行軍司馬,又增加了一個行軍長史。至於陳克復親領的中軍,則由他親任中軍行軍總管,陳青任行軍副總管,於欽明任行軍司馬,陳家莊剛到的陸千為行軍長史,年過五十的陸千曾經是南朝東宮左率衛。
而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擔任了中軍七卑的重步兵營總管,郭孝恪為重騎兵營總管,李承義和羅林分別擔任兩個輕騎兵營的總管。張錦倒是連升幾級,直接提撥了元帥府警衛營的總管了。
雖然兵馬還要等接下來的時間裡徵召,但是整個七軍所有的軍官卻不用等到後面,直接就在軍議廳中一級級的直接任命到了隊正、隊副了。至於夥長一級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營總管回去後自己任命了。
行軍元帥正一品,各軍行軍總管從三品,各營總管正四品,各團校尉正六品,隊正正九品。大大小小的九品以上軍官三四千人,這麼多的軍官,連軍官的印章都來不及刻印出來,陳克復直接找了許多文書過來抄寫任命書,然後再讓新提撥的警衛營總管張拿著他的帥印給幾千份任命書一一蓋章。
取消了原來的所有臨時軍職名稱,不過陳克復卻並沒豐取消軍銜制度。這玩意雖然看似簡單,但掛上之後,即能jī勵將士,也便於統一指揮,卻是作用不小。
換了新編制後,元帥就是上將,副帥、行軍司馬、行軍長史則是中將,各軍行軍總管則為少將,副帥、司馬、長史則是准將。營總管則是上校、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