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賽的參賽權外,其餘專案一敗塗地。
1939年,經王正廷推薦,時任中央政府財政部長兼行政院副院長的孔祥熙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推薦孔祥熙的用意不言自明,正如他當時對記者所說的,“體協是個民眾團體,其經費以及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經費來源都是靠政府補助、社會捐助和門票收入三項。因此,國際奧委會中國委員中必須找一個能向著中國說話的人,找有錢的人才行。”但令人失望的是,孔祥熙對奧運會毫無興趣,根本不參加奧委會的任何會議。他雖然掌管著國民政府的金庫,但就是不給體協一分錢。經過中華體育協進會的一再求情,1942年孔祥熙終於開恩,施捨給體協2萬法幣,這點錢在當時物價飛漲的情況下幾乎不值什麼。中國參加奧運會仍然面臨著經費嚴重匱乏的困難,前景一派灰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奧委會於1948年7月在英國倫敦舉行中斷了12年之久的奧運會,這就是第十四屆奧運會。國民黨政府派出了一支主要由足球隊和籃球隊組成的50多人的體育代表團前往英國參賽,團長是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和全國體育協進會付主席張伯齡。出征之前,代表團即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按照預算,此行共需15萬美元,結果行政院只批了1.2萬,赫更生和王正廷經過千辛萬苦,從南洋華僑胡文虎(萬金油老闆)等人處募集到近3萬美元。足球隊還到印尼、菲律賓、新加坡等國“走穴”,一方面掙取一些出場費,另一方面增加國際比賽經驗。7月20日,在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奧運代表團飛抵倫敦。由於缺錢,運動員和領隊只能擠住在一所條件非常惡劣的小學校裡,成為本屆奧運會上唯一沒有人住奧運村的代表團。正式比賽開始後,代表團的伙食費也出現了問題。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中國代表團根本不可能取得什麼好成績,籃球隊和足球隊先後被淘汰,田徑選手也未能擠人決賽,中國仍然沒有突破奧運獎牌為零的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在代表團啟程回國時,連機票的錢都不夠了,只得緊急向國內求援,後來還是找當地華僑東借西湊,再賣掉帶去的大米,才輾轉回國。
1947年,王正廷從國際奧委會退休後,新任中華體育協進會會長董守義被國際奧委會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與前兩個委員不同的是,董守義自身熱愛體育運動,對國際奧委會的動向也很關心,只要有機會,他總是想方設法參加國際奧委會召開的會議和其它活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同年10月,原中華體育協進會改組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的前身),全面領導中國的奧林匹克運動。1952年奧運會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奧運會,但由於國際奧委會委員在中國的席位問題上存在分歧,特別是布倫戴奇受美國政府的指使,敵視新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支援逃亡臺灣的國民黨政府,拒絕向中國發出邀請。這一惡劣行徑立刻引起了中國的義憤。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負責人、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抗議,世界上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也紛紛向國際奧委會施加影響,迫使國際奧委會改變決定,於7月18日向中國發出了邀請,而此時離開幕僅剩一天時間。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倉促組團,派出了由榮高棠領隊的足球、籃球和游泳選手參加此屆奧運會。可惜等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已接近尾聲(離閉幕只有5天時間!),只有吳傳玉一人獲得參加一項仰泳比賽的機會。
1954年在雅典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50次全體委員會議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作為國際奧委會的一個會員得到了正式承認。新中國的奧林匹克組織在成立5年後終於在國際奧委會取得合法的席位。
但兩年以後,席位問題又起風波。儘管許多國際奧委會委員主張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布倫戴奇一意孤行,獨斷專行,在政治上大搞“兩個中國”的陰謀。當時代表臺灣的“中華民國奧委會”與中國全國體育總會在國際奧委會同樣擁有合法席位,等於承認臺灣是獨立於大陸以外的另一個主權國家。在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召開之際,布倫戴奇親自致函邀請“中華民國”奧委會派團參賽,同時也向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出了邀請,企圖造成“兩個中國”的既成事實。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識破了布倫戴奇等人的陰謀,於1956年11月6日發表宣告,宣佈拒絕參加第十六屆奧運會。
1957年,中國大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在索非亞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建議將中國大陸的奧委會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並將所謂中華民國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