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通市民都喜歡來這裡祥倘遊覽。

為了第十屆奧運會,這座佈局散亂的城市已經打扮起來,到處可見點綴奧運氣氛的標語、綵帶、氣球。

當時,洛杉磯正籠罩在經濟大蕭條的陰霾之中,世界各地移民如潮水般湧人,更增加了城市的重負。這裡人們的週薪平均才有17美元。偷盜、強姦、兇殺、詐騙隨時可能發生。有人形容這座世界有名的大都會是個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方,它不斷讓居民和遊客感到吃驚。”

中國人開始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謀生,大概要追溯到1848年,第一批移民是來自廣東的二男一女。他們乘“鐵錐號”輪到達美國的西海岸。一下船,那位男子便直奔淘金的礦區,女人到傳教士查理·吉勒斯皮家當傭人。自從來華做生意的美國商人傳說加州有大金礦,開採者一個早上就可變為富翁,於是高山崩坍了、太平洋乾涸了,距離縮短了。貧困而急於求生的中國人便匯入世界淘金者的洪流湧進了洛杉磯一帶。到了1851年,加州華人就達到2500人,到了本世紀的三十年代,華人就有數萬之眾了。他們在那裡採礦、修路、開飯館、當傭人,受盡了歧視與欺凌。多少人在“東亞病夫”的咒罵聲中被虐待而死。

第十屆奧運會要在洛杉磯舉辦的訊息頗使他們高興了一陣,因為,遠方的祖國會派人來參賽的,有機會讓洋人們瞧瞧,國人並不是“東亞病夫”。可後來,奧運會就要開幕了,聽說只是來了個觀察員,他們大失所望。過了幾日,又有資訊說,參賽的中國隊已經啟程了,正在路途中。他們又轉悲為喜,奔走相告,等待著親人的到達。

7月29日下午4時,在太平洋上顛簸二十五個晝夜的威爾遜號,在數百華人的歡呼聲中抵達洛杉磯港。下船的中國隊雖然只有兩個人,那海外遊子與祖國親人相見的情感依然不減半分。劉長春乘上轎車,在美國警察的四輛摩托車引導和護送下,直朝唐人街開去。當時的場面十分壯觀,聞聲趕來的美籍華人排成了近1公里的長龍,為劉長春歡呼鼓舞,鞭炮聲、鑼鼓聲、汽笛聲、喇叭聲沖天而起。接著是各界僑胞接連不斷的宴請。宴席豐盛豪華,觥籌交錯唯恐不能盡意,席間大家傾訴思鄉之苦,祝願祖國強大,其心拳拳,其情切切,劉長春不勝酒力,更不勝僑胞的深情厚誼。

熱情歡迎劉長春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僑胞們,還有熱情的美國人民。他們聚集在奧運村,一旦發現劉長春便欣喜地高喊:“China!”請他簽名,問長問短。問他為何沒有長辮子,喜歡美國人嗎,將參加什麼專案的比賽。劉長春常常被圍住久久難以脫身。

劉長春尚未進奧運賽場,就嚐到一點奧運精神的滋味了。

美國人也不都是一樣的。在劉長春抵達洛杉磯市的第二天,美國報紙便登出了他的照片,照片說明是:“看看,這個小中國人明天如何跑法……”充滿蔑視與嘲弄。這極不友好的話,大大刺痛了劉長春的心,但也更加激勵了他全力以赴,賽出好成績的決心。

8月1日,第十屆奧運會男子百米預賽在美國觀眾的熱情歡呼中正式開始,劉長春被分在第二小組第四跑道,發令槍聲一響,各國好手奮力衝刺,劉長春也不甘落後,用盡全身力氣衝向終點的紅絲帶。20米、10米、5米,劉長春仍然跑在第四名。場上觀眾的狂呼似乎給劉長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身體觸及絲帶的一瞬間,超過了前面一名法國選手。裁判報告他的成績為11秒35。分組預賽結束後,按照規定只有前8名才有資格參加決賽,第8名的成績為11秒02。劉長春痛失良機,國人為之扼腕。回國後,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舉辦的招待會上,宋君復總結了劉長春比賽失利的原因,認為失利主要是因為路途遙遠,海上旅行容易造成身體疲乏,加上到達洛杉磯的第二天就直接投入比賽,根本沒有好好休息,致使水平發揮不足。

不管成績如何,劉長春畢竟是我泱泱中華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他的參賽改寫了中國沒有參加世界體育大賽的屈辱歷史,開啟了中國進入奧林匹克運動的大門。這對當時被稱為“東亞病夫”的苦難深重的中國來說,無疑象徵著一個新的開端。

繼劉長春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又於1936年派出由牟作雲先生帶領代表團參加了第十一屆慕尼黑奧運會,參加了田徑、足球、籃球、舉重、拳擊等專案的比賽。由30名隊員和2名領隊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到達德國後不久就感受到來自希特勒納粹主義的壓力,代表團處處受到歧視,幾乎不能參加首場比賽。由於缺乏實戰經驗,中國隊除了付保盧獲得撐竿跳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