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淨瓶往海心裡撲的一摜。嚇得悟空“毛骨悚然,即起身侍立下面。”好像他犯了什麼錯似的。他以為菩薩是在發脾氣,其實菩薩另有他意。
一會,一隻烏龜從海里把淨瓶馱了上來。觀音讓悟空把淨瓶拿上來,可悟空“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竟然拿不動,於是上前跪下說,這瓶子弟子拿不動。按悟空的想法,現在之所以拿不動是因為自己受傷了。其實,觀音是有意賣弄本事,挫一挫悟空的驕氣。觀音說:“常時是個空瓶,如今是淨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你哪裡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動也。”以前是個空瓶子,你自然拿得動了,現在裡面裝了一海的水,你什麼時候能拿動這麼重的東西?看我就不同了。只見觀音“走上前,將右手輕輕的提起淨瓶,託在左手掌上”,這是多麼巨大的實力差距,孫悟空看了,心裡只有佩服的份①。
①其實,觀音也不一定就有那麼大的力氣。駕馭法寶,可能有個什麼口訣之類的。要不然,山神的本領也不大,怎麼能把山也移動了呢?看來觀音的表演中也有水分。
出了觀音的洞口,前面就是南海。觀音說,悟空過海去吧,悟空說,還是請菩薩先走。觀音說,還是你先走吧。兩人這麼讓來讓去是什麼意思呢,悟空怎麼不聽菩薩的話了呢?只見悟空磕頭說:“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原來是這麼回事,覺得架筋斗雲的姿勢不雅,撅著屁股不好看,生怕對菩薩不禮貌。唉,學本領的時候,光顧了實用,忽略了武功的風度問題,當時哪能想到這麼多啊。在這種情況下,菩薩用一葉蓮花瓣,一口氣把悟空吹過了南海。悟空笑道:
“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第四十二回)
從這一段悟空的表現看,通報、下拜、上告、侍立、跪下說話、合掌說話、口稱弟子、不敢在觀音前面施展筋斗雲等等,對觀音是恭敬得不能再恭敬了,完全是學生對老師的態度,他當年對菩提祖師也沒這樣。悟空的態度顯然不是裝出來的,他並不是在拍菩薩的馬屁,而是真實想法的流露,所以整個過程都很自然,並不做作。這一次,悟空對觀音是徹底服氣了,不過,菩薩顯出的手段也確實非同一般啊。
收伏紅孩兒後,悟空對觀音十分尊敬,沒有因為降服妖怪後的喜悅而亂了分寸。當菩薩對悟空說“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師父去來!”時:
行者轉身叩頭道:“有勞菩薩遠涉,弟子當送一程。”菩薩道:“你不消送,恐怕誤了你師父性命。”行者聞言,歡喜叩別。(第四十三回)
悟空要送菩薩一程,菩薩說不用送了,他們就此分別。告別時,悟空竟然是“叩別”,對觀音尊敬得無以復加,這與電視劇中孫悟空給我們的印象實在是相去太遠了。
對觀音執弟子之禮(4)
(3)魚籃觀音
第四十九回,唐僧師徒在通天河受阻,悟空請觀音前來捉拿妖怪靈感大王。靈感大王本是觀音養在蓮花池中的一條金魚,因為每日“浮頭聽經”,修成了手段,後來隨著海潮泛漲,走入通天河,在此成精。觀音親自出面把它收伏,收伏此怪後發生了一件事:
行者道:“菩薩,既然如此,且待片時,我等叫陳家莊眾信人等,看看菩薩的金面。一則留恩,二來說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養。”菩薩道:“也罷,你快去叫來。”那八戒與沙僧,一齊飛跑至莊前,高呼道:“都來看活觀音菩薩,都來看活觀音菩薩。” 一莊老幼男女,都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內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這才是魚籃觀音現身。(第四十九回)。
這段話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悟空等人的做法似乎很正常。實際上,正因為悟空在這裡的表現太正常了,所以就不正常了,因為悟空可不是普通人。按照悟空以前的性格,不作勢要舉棒打死妖怪就不錯了,至少也該上去問一個管束不嚴、失察的罪名。可他倒好,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問任何人的責任,惦記的卻是傳揚觀音菩薩的名聲。這觀音真是做了一筆好買賣,本來是管理鬆懈、工作疏忽放走了金魚,現在卻在此留下了魚籃觀音的光輝形象。我們只能感嘆陳家莊眾人的好脾氣,這些年被靈感大王吃去了不少童男童女,竟然轉眼就全忘了,只知道對觀音頂禮膜拜。
悟空沒有上前問觀音一個失察的罪名,表明他與剛踏上取經路途的時候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