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當作是自己的小孩那樣,希望它茁壯成長。在我看來,《南方都市報》是南方報業面對市場主動出擊的產品,它飽含著南方報人對報業競爭的自信把握和對細分市場的獨到理解;《南方都市報》是全面覆蓋珠江三角洲的大型綜合類日報,它體現著南方報人對黨的新聞事業的責任和追求;《南方都市報》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都市類報紙,是在完全競爭的廣州、珠江三角洲報業市場中成長的報紙。
有人說因為南都是南方報業集團的利潤中心,所以集團總是幫這些人扛著。這看法太過膚淺。我想:中國目前完全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出來、能夠從容面對持久競爭的報紙並不多,《南方都市報》可能是其中比較全面的一個,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好好成長呢?如果《南都》這類市場成長力強的報紙都夭折了,我們以後拿什麼和國際傳媒集團競爭?我提出要辦中國最有生命力的傳媒集團,這種生命力的永續需要媒體和媒體品牌的支撐。我非常希望,《南方都市報》能把握好方向,成為中國最有生命力的報紙,不但有“最好”品質的生命力,有市場競爭戰勝對手的生命力,還有包括導向管理在內的管理能力、運營機制和抵禦風險等方方面面的持久生命力。
產品和市場運作都是第一流的
範以錦:我曾經說過,經歷了風風雨雨,我們變得更加紅紅火火,《南方都市報》作為一個都市類報紙,是辦得相當成功的。這主要是你們都非常努力,是因為“南都”有一個很有生命力、戰鬥力的創新團隊,一個經得起市場力量和非市場力量錘鍊團隊。如今,不管是報紙的形態、對新聞的經營,還是對一些重大事件所表達的意見,都讓人感覺到這張報紙在走向成熟。這不是衰老,而是影響更大主流人群、產生更深傳播效果的成長。根據市場、目標讀者的需求製作產品、經營產品,是南都的特色,在這方面引領全國都市類報紙的潮流。
莊慎之:集團社委會(管委會)一直都關注著南都的成長,您對南都一直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南方都市報從創刊到創辦日報至今已有十年了,它以一種榕樹式的擴張方式從廣州向外延伸,密集覆蓋了小珠三角的城市群。我們現在的佈局可以用一個“2+5”來形容,廣州跟深圳,這是我們兩個立足點,我們在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這五個城市,也都成為一個紮根在當地很有影響力的一個媒體。現在日均發行量已經達到100多萬,廣告經營額目前是排在全國的第三。可以說,南方都市報不負集團所託,實現了“建一流的隊伍、辦一流的報紙、創一流的效益”的辦報要求。而現在,南都需要考慮的,確實就是您所提出的“辦成中國最有生命力的報紙”這一全新的要求。這與南都“辦中國最好的報紙”的目標正是互為表裡的。
我是這樣來理解的,那就是“信念不滅,政治不倒,經濟不停,發展不止”,喪失了對“最好”的追求,南都自然就失去了其生命原動力,這或者可以比喻為“自殺”;而不能實現“最有生命力”,或因重大偏差而致“他殺”,或因經營不善而致“餓死”,或因不思進取“安樂死”,這都將使“最好”成為空話。
範以錦:集團要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追求集團價值的最大化。價值是現在和將來利潤(效益)總和的現值,生命力越強價值就越大。從集團的角度來說,我希望《南都》是“最有生命力”的報紙,“最有生命力”當然包括對“最好”品質的追求,要不在競爭中會早早敗下陣來。對讀者、對廣告客戶來說是“最好的報紙”沒錯,從南都自己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我們實現了一次次飛躍、攻克了一個個壁壘,因為我們“最好”;我們的有效發行、我們對珠三角各市專業到位的服務,我們的優勢在於“最好”。最好品質的追求,激勵我們不斷前行,這不矛盾。我現在關心的是從人家的角度看、從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分析應該是怎樣?我們的對手們現在在做什麼?南都現階段的競爭點在什麼地方?
今年是報紙的“調整”年。那些完全靠房地產廣告來支撐的報紙,今年可能面臨極為寒冷的嚴冬,《南方都市報》不全靠房地產廣告,但比例還是比較大的,我們怎麼應對?對別人而言是危機對我們有沒有可能是機遇?還有,不少分析機構都提出:平面媒體的廣告增長較小,有些細分市場甚至負增長。競爭肯定是越來越激烈了,南都的情況怎樣?我們做好了準備沒有?你們社務委員會要各司其職,好好琢磨琢磨。
莊慎之:今年確實是報紙的“調整”年,在今年的報業競爭力年會上有一種觀點甚至說今年這種情況意味著都市類報紙的發展已經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