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班代課,補習班是她和同學一起開的。

她們幾個考進了大學的高中同學,合開了一個暑期補習班,因為都是大學生授課,家長們十分信賴,送了不少初高中學生過去,張譚偶爾也會去補數學課。

“家裡就你一個人?”李豔忙活著給劉記者倒水,從廚房拎了一瓶開水,順便拉住張譚交代一下,採訪時該怎麼說。

她終歸是個助理,要替老闆安排好一切疏漏。

“對。”

“等下多談《射鵰》的內容,私底下的新聞,要注意不要說太多,特別是負面的東西最好不要說,多說一些積極的正面的,有利於營造你個人形象的新聞。一些你覺得拿不準的,多想一想,不要急著去回答。”

李豔說的內容,張譚自然瞭解,三十來歲的大叔了都,分得清楚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嗯,我知道了。”

給記者泡好茶,沒多少廢話,採訪直接開始。

劉記者是有備而來,從資料夾裡掏出採訪稿,看了一眼,說:“港臺作家寫的武俠在大陸很受歡迎,電視上也三番五次翻拍武俠作品,不過在大陸,武俠作家還很少,在這批人中你是佼佼者。”

面對這種比較正式、嚴肅的採訪,張譚也收起了自己浮誇的一面,回答的很認真:“算是先行者吧,在我們大陸這邊我寫武俠相對而言比較早了,之前這邊沒有寫武俠的土壤,寫出來沒有地方發表。”

“你至今寫了兩部小說,《四大名捕震關東》、《四大名捕會京師》,都已經出版了,在市場上的反響很好。”

“對,寫了兩部,有五十多萬字了,出版的成績還可以。”

“如果我沒記錯,你今年才十六歲?”

“十六週歲。”

“十六歲的作家,這種情況還真不多見,能說說你的寫作天賦是怎麼來的嗎,是天生的還是跟生活環境有關係?”

跟重生有關係,但這不能說。

張譚想了想說:“都有關係吧,很小時候就接觸了武俠小說,也很喜歡看武俠劇,有一種江湖夢。同時對語文這一塊比較感興趣,喜歡寫作,去構思理想世界。興趣的兩相結合,最終促使我對這一塊投入比較大。”

“有人評價說,你是大陸武俠的標誌人物,同時你的小說有自成一派的風格,在寫武俠小說這條路上,誰給你的啟發比較大?”

“我看書很雜的,許多武俠作品對我多多少少都有影響。”張譚回答,影響他最大的當然是金古黃梁溫,但是這話沒辦法說。

“怎麼平衡學習和寫作?之前有一個韓敬明也和你一樣,高中就寫作了,但是他沒有繼續讀下去,輟學了,你會和他一樣輟學專心寫作,還是繼續讀書?對於上學讀書,你覺得對你還重要嗎?”

繼續唸書對張譚沒什麼意義,畢竟他上一輩子的軌跡早經歷過這些。

不過張譚明白自己只是一個特例,如果實話實說學習不重要,這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很可能會有很多學生,模仿他的觀點而放棄學習。而且張譚本身就不支援學習無用論,更不想帶壞別人。

所以一些套路的回答,是必須的:“書肯定要繼續唸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現在的確寫作出了一點成績,但越是寫出成績了,越能感覺到自己的學識不夠,就像老師們常說的,一個人的知識是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你知道的,圓圈外面是你不知道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越大,同時呢,不知道的也更多了,就更應該去學習。”

“可是寫作不會耽誤你的學習嗎?”

“合理分配好時間,其實衝突不大。”

“……下一部新書是什麼?”

“《射鵰英雄傳》,說的是一個少年成長為大俠的故事,期間會把古代的歷史重新虛構一番,融入武俠的概念。總體而言,這個故事已經跳出了傳統的江湖恩怨仇殺,上升到一種國家層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接下來的採訪,就完全轉移到了《射鵰英雄傳》上面,張譚狠狠的忽悠了一番,自己對江湖、對武俠、對小說的理解,同時也定義了一番他所理解的江湖俠義是什麼樣的一種價值觀。

“通常說到‘俠’,大家的腦海裡就會閃現出,拿著一把劍懲強扶弱、做好事不留名的形象,這是一種弱勢群體對自我的期待。因為我們個人的力量很渺小,所以我們渴望擁有強大的力量,去保護自己以及自己的價值底線。”

頓了頓,張譚繼續侃侃而談:“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俠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