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7部分

就以毛玠、李儒、賈詡、程昱、郭嘉等資歷最老,他們不但是曹操、曹智身邊的老臣、舊班底,也是曹智迎帝時的肱股之臣。

但是之後李儒被獻帝拜為侍中後,就一直作為曹智的代言人,或者說是監視皇帝的眼線,李儒一直多進出於宮內外,他也被曹智委以尚書之職,但卻很少參與尚書事。目前實際上的尚書事第一人還是荀彧,由他名義上首輔獻帝,實際代表曹智在他出外征戰期間,掌管國家大小事務。

說實話在荀彧獨立享有如此大的權利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人和他爭。一來荀彧的確能力超群,在他輔佐曹智錄尚書事後,的確把個混亂的國家經營的經經有條。

由於荀彧年紀不大,賈詡一直喜歡退居幕後抄縱一切,李儒更是有嚴密監視獻帝一舉一動的重任,程昱一直被曹智派駐在地方,郭嘉常年隨曹智征戰在外,毛玠擔任東曹掾之職和另一位尚書崔琰一起常年負責著選拔官員之事。所以朝中之事一直由荀彧主持、施行新制和改革各項國家政策。他每每像這樣地朝堂議事,都是當仁不讓的站在首位的。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奸臣難當

然而今日,情形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站在首位的不但是李儒,看來宣讀今日迷底般重要的旨意,同樣有資格的賈詡、毛玠等都位列其後,而荀彧更是自出現之後就一直居於末位,神情頹廢的低頭不語著。

儘管這僅僅是一個公開場合的站位,但是在官場上卻是一種很微妙的兆示,足以向這些官場中打滾多年的老油條提示許多人事變動的訊息和足夠的風向標了。

更令他們驚駭的卻是旨意的內容令人匪夷所思,儘管早知道他們這位皇上平素的想法就等於是放屁,現在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是要以曹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也難以想象獻帝會下達這樣一道聖旨。李儒目無表情的一句一頓唸的清清楚楚:“皇后壽,得由卑賤,登顯尊極,自處椒房,二紀於茲。既無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侍中李儒持節策詔,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鳴呼傷哉!自壽取之,未致於理,為幸多焉。”

這第一道聖旨說得明白,獻帝是要廢后,並將其打入冷宮。

群臣雖然驚訝著獻帝的倉促廢后之舉,但也很快猜測到了曹智掀起的這場風波要從伏家開始。伏家在此番風波中,已是罪責難逃。在這番大氣候中可能將全部失勢倒臺,徹底被清洗掉。

果不其然,李儒馬上宣讀的第二封聖旨就是針對國丈伏完的。

“輔國將軍伏完,年事已高,現體念其為朝廷效勞多年,勞苦功高,撤輔國將軍之職,拜中散大夫,無事可不用上朝,可在家中頤養天年!”

李儒宣讀的這兩道聖旨沒有提及一句伏後與父伏完密謀推翻曹智,洩漏軍機,通敵叛國之罪。總體說的還算客氣的將伏後禁閉冷宮,將伏完罷官銷職。

眾人聽完聖旨,站起身來,正各自咀嚼這番“聖意”後,就有人站出列隊,大哭著為皇后請罪,雞啄米似的向著寶座上的獻帝叩頭,聲稱廢后不可如此草率、輕言云雲,並大呼著請求獻帝收回成命等等忠心之語。

這些人中自然有些忠貞不二之臣,但也不可避免的摻雜進如陳群、吳質等有心者的推波助瀾,攪亂局面之人。他們無非想製造些反對者的聲音,不讓曹智遙控指揮的這場政治風波得以正常實施。但終因不敢聲音發的太響,而起不到多大作用。

倒是一群樂進的手下,在一旁默默地記下了這些叫囂之人的名字。

李儒、賈詡等更是對於這份叫囂和鼓譟,無動於衷,紛紛側目目無表情的想著自己的事。就連郭嘉、鍾繇等人也是對於廢后如此重大的事表現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

這些人在昨日一回京,就在李儒、賈詡的召集下,有過一次通氣的小型秘密會議。會上他們大致明白了伏後一家牽扯上通敵和欲圖推翻曹智的陰謀,樂進甚至已經抓了一名重要人證樊普。透過此人他們還了解到他們一直尊重的戰友荀彧也被牽扯進此項陰謀中,對於伏後被廢,伏完被貶他們認為這是這一家子罪有應得,他們此時心中唯一的遺憾和擔心的就是“老友、同事、大儒”荀彧怎麼會牽扯進此案?這其中甚至還有一直以剛正不阿形象示人的毛玠,也被牽扯其中。他們此時擔心的就是不知曹智會如何處置他們,畢竟這些人和他們在同一個陣營共事多年,有些人之間可能並無多大交情,但心中的擔憂之情,還是不能輕易釋懷。對於伏家,他們自是管不了這廢后、罷官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