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9部分

印軍的小隊長潘多斯上尉不敢單獨對付對方的一個小隊,這樣會把自己的後半球暴露給另一隊蘇-33,只得各2架對付對方的4架。而且米格機只能掛載R-77射程為80公里,俯射雖然能增加射程可是火控雷達的控制有問題。他們當然不能後退以等待增援的戰機,因為下面還有戰艦需要保護。雙方在對進,殲-11H在發射導彈後立即加速到超音速,米格機也是以超音速飛行,所以很快接近到80公里。上尉命令減速後每架發射2枚R-77,他也知道對方以優異的效能,很容易躲避1枚導彈的攻擊。但他們受起飛條件的限制只能掛載2枚R-77中程導彈,還有6枚格鬥導彈。上尉發現敵機並未減速發射導彈,他以為蘇-33處於仰攻的位置只能推遲發射導彈。當雙方接近到60公里時上尉產生了疑問,對方既不減速發射導彈又不啟動機載雷達。他想起了總部的告誡,中國空軍在邊境戰爭中慣於採用以預警機或地面雷達的資訊指令制導遠端導彈,不過這裡既無預警機,又無地面雷達,所以又放下心來。

印度並未把R-77改進成可以接受指令制導的模式,只能以機載雷達為導彈照射。姜中校他們只要依靠“天眼通”就可以得到目標資訊,發出指令控制導彈。能逃脫導彈夾擊的米格機並不多,雖然米格機也能飛“眼鏡蛇”動作。我軍擺脫那些失控的R-77後,第2輪就全殲了這些殘餘的米格機。在3千米高空護航的4架米格機也全部被報銷了。我軍損失了1架殲-11H,是在激戰中被“泰米爾納德”號發射的防空導彈擊中的。不過馬上由JH-8給他報了仇。

當殲-11H出擊時,後面還有8架JH-8、2架殲-17A跟隨出擊。第一輪超視距導彈攻擊過後,印軍的米格機就只顧逃命了。2架JH-8從低空升起,在40公里處向卡-31發射了2枚反輻射導彈,迫使卡-31關機,作機動飛行。另外6架JH-8則依然在超低空飛行逼近3艘重傷的印軍戰艦,在50公里處發射了6枚C802B反艦導彈,不過都是高爆型的戰鬥部。它們再次摧毀了戰艦剛修復的部分,3艦又冒起了煙火。他們繼續向失去防護能力的3艘鉅艦高速逼近,高度保持在30米的超低空,他們當然不是為了對付這些古納特的累贅,而是藉助它們艦體的掩護迅速逼近“泰米爾納德”號以及2艘導彈護衛艇。直到快抵達3艦時才拉起機頭躍升到150米低空向護衛艦發射了4枚C802B反艦導彈,同時向護衛艇發射了C702輕型反艦導彈。當時這些印軍艦艇離維特蘭特僅15公里,受航母和驅逐艦對雷達波的散射的影響,直到這些貼近海面導彈逼近到6公里時才響起警報,防空導彈和近防炮在自動方式下,緊張地工作,可惜成效不佳,1枚穿甲型、1枚高爆型的中國“飛魚”將“泰米爾納德”號送入了海底,2艘護衛艇也經不起C-702B的攻擊,起火後沉入了海底。

中印海戰後,國際軍火市場上防空能力不佳的輕型護衛艦的身價一落千丈,實戰證明它們很難在高強度的海戰中生存下來。只能用來嚇唬漁民,可是那又不如價格更低廉的大型巡邏艇了。

再說,殲-17A全速從14000米高空飛到印特混艦隊上空,那4架卡-31、卡-27和“海鷹”已經開始向北方逃竄,不過它們難逃殲-17的打擊。收拾了這些直升機後,直接從高空向蘇門答臘島躲避逼近的米格機群。不過海峽口搶救跳傘飛行員的Z-17更驚險,準備了4架只用1架救起了自己的飛行員,另3架去抓了3個印軍跳傘飛行員,立即藉助峽口島礁的掩護從超低空返航了。

印軍無奈地放棄了對這些小飛機的分散兵力又不會有結果的追擊,全體直撲海峽口的我軍混合機群。他們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但是認為我軍在上一輪的空戰中已經消耗了燃油和彈藥。尤其是得到資訊中國的攻擊機是“海鷂”,就將它們列入“可以不計”的行列。古納特並未搞清楚,上次明明米格機飛行員報告奇襲中國“海鷂”得手,可是最終卻悉數被殲,究竟是什麼原因?他的參謀長懷疑是中國人在海峽北口埋伏了蘇-33機群。仗著數量優勢,4架米格機升空到15000米,既可警戒隱形飛機,又可以作為空中預警指揮力量。4架降到2千米低空追擊落在最後的8架“海鷂”,其餘16架在8千米上空追那些蘇-33。

當然印軍帶隊的拉亞佩吉中校也知道自己滿載的米格-29是無法追及那些輕裝的蘇-33的,無非是想趕走它們,可以保證殲滅那些“海鷂”。前面的“海鷂”逃到接近喀拉喀托火山時,米格機已經追到40公里處,印軍當然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