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對攻下來倫斯德又遇到了問題,海面上已經又多了2個美軍飛行員呼救,2架前來執行搜救任務的“海鷹”只能在遠處等待。不積極營救自己的飛行員其負面影響可太大了,倫斯德命令立即清理跳傘飛行員周邊的敵機。雙方在這塊低空空域展開了鬥智鬥勇,結果是我軍損失了17架殲-6Z,擊落了10架F-15C,擊傷了4架,還乘亂突襲擊落了1架“海鷹”。最大的勝利是拖住了這股敵機,俘虜了27名美軍飛行員。我軍的跳傘飛行員也全部獲救。當倫斯德率領殘餘部隊返航嘉手納的時候,17:10的比分絲毫也不能緩解他的沮喪心情。後來得知大機群突擊的成績比他更糟,才讓他的心情略微好過些。
當19架F-22急急忙忙趕往巴士海峽的主戰場時,那裡的戰局已經發生了鉅變。美軍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慣用的手法就是搞電磁壓制,導致對手根本無法探測到美軍戰機,甚至無法通訊。如此一來伊拉克或南聯盟的戰機那裡是F-15、F-16的對手呢,美軍可以大搖大擺地掌握制空權了。那些地面空防系統更是兩眼一抹黑,不僅找不到美機,而且雷達一開機就得捱打。這一次美軍的“戰斧”、F-117、B-2暫時還沒有得到允許對中國本土的地面目標攻擊,好在海面上也沒有什麼防空陣地要摧毀。於是首要目標就是摧毀中國的2架預警機,可是F-22被阻截了一段時間,所以由2架RC…135‘聯合鉚釘‘電子偵察機、6架EC…130H‘羅盤呼叫‘電子干擾機和12架EF-18電子戰機打頭陣,據說這是美軍一次派出的最強大的電子戰陣容。採用的是標準而有效的戰術,RC-135負責監視敵機雷達,將雷達引數透過Link-16資料鏈直接傳輸給EC…130H和EF-18。EC…130H掛載的特別發射陣電子干擾吊艙和EF-18的干擾吊艙則全功率執行。一時間這一空域電磁輻射強度驟增,美軍干擾機的最大覆蓋距離足有200千米,當時雙方機群的前鋒相距僅120千米。
不過美軍指揮官准備微笑的嘴巴還未咧開就被凍結住了。對手的還擊讓他們暈眩,那些殲-10M、殲-11掛載的電子戰吊艙的功率絕對超過“電子黃蜂”和“羅盤呼叫”的,過了半分鐘6架EQ-6H加入進來,解放軍的干擾壓制功率超過了美軍的5倍以上。美軍指揮官這才想起了金龍電池的威力。一般來說,機載干擾機的威力要遠遠小於地面的干擾機,戰機的容積是十分有限的,吊艙不可能做得很大,更要命的是戰機的供電能力十分有限。“電子黃蜂”的ALQ-99戰術電子干擾機功率達到1千瓦已經很了不起了,掛5個也不過5千瓦。這一下雙方的機載雷達都不起作用了,而且通訊系統也基本上被堵塞。干擾機當然只是對前面的區域起作用,還不能干擾到遠遠地躲在後方的預警機和超高空中轉無人機。預警機雖然不能以雷達脈衝探測干擾區域內的戰機,但是它們的被動工作模式能探測那些干擾機和對方的預警機。各戰機相互間的直接通訊是不能進行了,它們各自採用指向性極強的天線自動對準後上方的“太陽神”或“飛天”還是可以進行通訊和資料傳輸的。RC-135就是如此向EC-130H和EF-18傳送資訊的。
當時戰場的態勢是:巴士海峽東側大約130千米處,美機有24架F-15在16000米高空向西疾速推進,目標自然是對方的電子戰機,並負責攔截可能出現的殲-8Z、殲-21之類的超高空戰機;稍後是40架F-16在3000米低空搜尋,以保護後上方6000米高度的6架EC-130H和8000米高度的12架EF-16,干擾機都是排成南北方向的一字長蛇陣,機載干擾機可以發揮最佳效果;2架RC-135“聯合鉚釘”則偏後一些在15000米高空為電子戰機提供敵方的資訊,“聯合鉚釘”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電子偵察機,世界上各種雷達引數都在其測量範圍內,其測量脈衝的寬度可精確到正負0。1微米、方位可精確到正負1度。還裝備紅外探測器和前視雷達,探測距離達238至370公里,可在360公里內分辨出3。7米長的物體。這次可能是有點大材小用,對方的機載雷達在干擾戰開始後全部關機了,300公里外的A-50U正在高速後撤,敵機干擾機的功率大得也不用它探測了,臺灣島上沒有一處干擾機或有威脅的雷達;84架F-14和F-18E艦載機組成的艦載機聯隊在8000-12000米高度,組成攻擊陣形,它們是最主要的打擊力量;北部還有19架F-22在12000米趕過來,將越過巴士海峽突擊敵軍的2架預警機。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