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機和支線民機的領域。這些舉措夯實了我國航空工業的基礎。
當然更直接的還是軍費的大幅度增加,推動了空軍的進步。連上將抓住時機推進改革,飛行員的訓練強度大幅度上升,蘭軍忙得不可開交,訓練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裝備更新上他更是支援那些大膽的創新。螺旋槳隱形小飛機能順利問世與他的支援是分不開的,如此的“倒退”阻力不小。空軍得到了相當鉅額的資金,不少人又要求大上新機型,他不為所動仍以大筆資金支援雷達、電子裝置、發動機、材料研製,在傳統勢力看來也是“本末倒置”。實戰證明了這些舉措的有效性。
在朝鮮事變中連上將初次展露了大無畏的膽識,他親自下命令讓飛行員以堅定的動作驅趕日軍的戰機。有人擔心撞下日本飛機會引起外交危機,他說:“出了問題我負責,不能讓日本鬼子在中國人目前囂張。”
中印戰爭更是為他提供了表演的舞臺,他為得到這麼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而興奮。在戰爭期間空軍司令部的工作強度一點也不比前線指揮所的低,正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中國空軍打出了自己的威風,從初戰的突襲開始,一路壓著印軍打。在高強度的空戰中,我軍的戰損率也是很高的,此時改進型的殲-7和超輕型殲-12M的效能就突現出來了。它們的成本低、產量高,更關鍵的是飛行員的培訓效率高。所以我們的空軍越打越多,始終保持了高昂計程車氣。按照效能統計的理論,在實戰中數量要比質量更重要,如果一方的戰機的單機效能為另一方的4倍,那也只能與對方的2倍數量的戰機抗衡。
如果說我軍戰鬥機的進步確保了戰區制空權的話,那麼運輸機、攻擊機、轟炸機、預警機和偵察機的超常規發展更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進步,否則中印戰爭和中南半島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在這些近乎勢均力敵的戰爭中,連司令員不惜損失讓空軍的這些部隊高強度地參戰,超負荷的、殘酷的實戰讓空軍練出了真功夫。沒有這個基礎怎麼能挑戰美國空軍呢?
初戰的勝利並沒有讓連司令員陶醉,美軍還有強大的反擊力量,自己的手下能順利地頂住嗎?
臺灣外海美特混艦隊3月21日東京時間4:15
“報告,中共再次出動40架重型運輸機,60架中型運輸機,500多架直升機向臺島南部搶運兵員和物資。臺灣空軍未作反應。”情報參謀報告道。
梅里斯對此類訊息沒有興趣,空戰的失利對他的打擊太大了。那些筆桿子也許可以把這場空戰描述成小小的勝利,畢竟小夥子們擊落了更多的敵機,剛才他也是如此激勵聯隊官兵的。在超視距空戰中戰果是很難統計的,當時只能知道己方損失的確切數字,對擊落的敵機數量,預警機可以探測到一部分,大多數只能根據飛行員自己的報告。如果是2名飛行員同時攻擊多個目標,誰能搞清楚目標是誰擊落的呢?大多數只能根據飛行員肯定多報的資料來統計,以後再根據截獲的敵方情報來校正。梅里斯得到的資料是擊落了包括蘇-30、蘇-27、殲-10、殲-7,甚至還有殲-6無人機共161架,可是他明白就這場空戰而言自己是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損失了1架“海鷹”後,梅里斯制止再派搜救機群去打撈跳傘的飛行員。聯隊損失的不僅是47架戰機,更要命的是68名飛行員沒有了結束前,他們是不能再為聯隊效力了。現在補充的戰機馬上就能飛過來,可是那些新來的飛行員有經驗的就少多了。到底是大國間的衝突,幾個小時就損失了上百名精銳的海空軍官兵,要按以前的估計總統會被迫退出衝突的。那麼梅里斯中將就徹底失去翻本的機會,並肯定會成為替罪羊被追究失敗的責任。作為前線指揮官他只能等待總統的決斷。
作為司令官,他比那些忙碌不堪的參謀人員有些時間注視政治層面的變化。現時有了網路等高科技裝置,民意調查容易得多了,並可以很快地得到結果。在3個多小時前,美國人剛剛獲悉他們的戰機摧毀了大陸“武力進犯臺灣的登陸船隊”時,支援總統採取行動的比例高達90%,其中“堅決”支援的為70%,其餘為“認可”的;反對的僅佔10%,其中“堅決”反對的僅佔4%。在我軍奇襲美軍艦載機聯隊,擊沉宙斯盾戰艦、導彈護衛艦、掃雷艦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支援的比例直落25個百分點。在5分鐘前,儘管有國防部“鼓舞人心”的戰報,總統的支援率跌到了39%。總統能頂住嗎?
現在通訊參謀把總統密電放到他的面前,梅里斯以緊張的心情接了過來。
“…按3號方案實施打擊,務必於隨後的作戰中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