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部分

看來俄國的先進戰機只有在中國才能發揮其作用。我們當然不是否定先進武器的的作用,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擁有的米格-15及後來的米格-15比斯效能與美軍當時的F-80、F-84、F-86相當,才能有相當不錯的戰績。同樣也是限於米格-15的航程,只能控制一條不寬的“米格機走廊”,沒有能力在整個朝鮮北部與美空軍爭奪制空權。這次的空戰中,我軍的戰機效能就機動性、空空導彈和電子裝置效能而言,與美軍是相當接近的。而航程、隱形效能的差距在這場空戰中,前者是不起作用,後者由我軍先進的地面雷達系統基本上可彌補了。所以如此的戰績是相當合理的。

我國的媒體和民間的評論,則大部分偏重於認為飛行員的英勇頑強勝過美軍,不少還深入到了戰爭的正義性的層面。可是即使是正義的一方,由於沒有正確的方針,沒有有力的領軍人物來執行正確的方針而招致失敗的也所在多有。我軍的空軍能再次騰飛,連祁星上將功不可沒,後世的軍事專家幾乎一致認為他是繼劉亞樓上將之後的又一位空軍的功臣。他在2005年接任空軍司令員一職時,國家在軍費開支方面已經加大了投入,軍委對空軍現代化的期望值也很高。他並沒有急於審查一大堆的新機開發方案以及大規模引進俄國新型戰機的報告,而是深入部隊的基層,各大飛機制造集團和航空研究院所,認真聽取一線指戰員和專家、技師們的意見。

他感受到一種潛在的危機,引進和仿製的殲-11重型戰機,由於發動機、飛控系統和機載雷達仍未能完全掌握,導致造價高昂,裝備的數量就不多;殲-10為自行研製的輕型戰機,但發動機和一些機載裝置還得靠引進,造價也相當高,生產的數量也不多。更大的問題是優秀飛行員的數量太少,這些戰機的飛行員培訓費用極大,有不少是送往俄國進修的,而且淘汰率相當高。很多部隊有了新機也不敢高強度培訓,怕出事故摔掉飛機。要命的是殲-6、殲-7、殲-8這些上一代的主力戰機則在加速淘汰,導致我軍的戰機數量在銳減。如此一來,遠端打擊力量尚未形成,近程防衛力量已經呈現不敷使用的狀態。

而且在空軍的結構上存在的老問題也沒有改善。一是攻擊機嚴重不足,現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中低空防空力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強-5已經不能適應嚴峻的戰術環境;而殲-11II和殲-10攻擊型的數量不能滿足需要。二是預警機問題嚴重,引進的A-50,數量少,而且效能上與E-3有相當的差距。而相當於E-8“聯合星”的協同指揮機根本是缺項。因此空戰和對地攻擊的效能,與世界強國有很大的差距。三是電子戰機和偵察機始終是我空軍的弱項,對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四是戰略空運力量嚴重不足,引進的伊爾-76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載重噸位也偏小。運-8的數量都是不夠的,而且作為戰術運輸機,在效能上與C-130J也有不小的差距。五是轟炸機實在是與強軍差距太大,不僅沒有戰略轟炸機,轟-6作為戰術轟炸機也難以適應當今的戰術環境。…

要扭轉這一狀況,不僅是我國總體技術和工藝力量上的問題,還涉及利益再分配的問題,遭遇到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連祁星上將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驚人的毅力迎接這一挑戰,他砍掉了一批新機研究專案,集中力量預研隱形戰機;砍掉一批引進專案,集中力量全面掌握殲-11和殲-10的渦扇發動機和機載雷達的技術。更驚人的是,他堅持撥出相當的款項支援對殲-6、殲-7和殲-8的升級改造,被不少軍內外高層人士指責為“守舊”。他對運輸機、轟炸機、預警機、電子戰機和偵察機的改進、引進和研製也給予了更大的關注。

在一線部隊中則嚴厲推行高強度訓練,對組織訓練不力的予以批評、處分,而對訓練中非主觀原因造成的事故,甚至重大事故,都給予諒解,只是強調總結經驗教訓,並收集資料提供給研究院所。

當然這一切受限於軍費不足,只能緩慢地推進。更大的問題還有所謂的“大環境問題”,我國的航空公司仍在熱衷於買外國飛機,儘管知道波音公司在飛機上搞鬼。這些並不是空軍能控制的,但對國內的飛機制造業造成的傷害卻是連美國人、日本人和臺灣人都做不到的。

王剛主政後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連“大環境問題”都解決了,民航總局的領導班子更換了由一名退役的空軍中將出任。停止了單純購買國外航機的行動,大筆購機合約與技術轉讓緊密掛鉤,大力扶持國內的飛機制造業。到金龍電池發明,電動螺旋槳研製成功後,外國飛機完全被逐出了我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