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鎩保��胗』�紫瓤�健�

印軍的112架蘇-24、蘇-30和超級美洲虎攻擊機即將對預定攻擊目標發起攻擊時,突然遭到了大批防空雷達的照射,每架攻擊機和戰鬥機至少被2-3座雷達跟蹤鎖定,機上的雷達告警接收機全都發出了尖叫,在每架蘇-30和超級美洲虎的顯示屏上都標示了好幾座雷達的方位。

這裡要解釋一下,告警機並不是一接收到雷達波就告警的,那樣的話,敵軍的遠端預警雷達、預警機和戰機的機載雷達無時無刻不在發射雷達波,戰機一升空告警機就會叫個不停了。原來雷達在搜尋時發射的雷達波的脈衝間隔大,因為雷達必須在大範圍內搜尋是否有敵對目標;當搜尋到敵對目標,對它進行跟蹤時,脈衝就密得多了,這是為了確定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高度所必須的;在引導己方的戰機或導彈攻擊某一目標時對它必須更密集地發射雷達波脈衝,因為此時還要收集目標引數的變化,如速度、運動方向等。告警機就是根據雷達波的這個特點發出告警的,當然,還要藉助平時電子偵察收集到的敵方的各型雷達、機載雷達和導彈的主動雷達的引數,才能準確地發出告警資訊。高階的雷達告警接收機能根據雷達威脅的程度在顯示屏上顯示其方位、距離等資訊。

不過印機這次接收到的絕大多數是我軍偽裝部隊部署的新一代“微波爐雷達”,它們可不顧什麼雷達工作原理,也不指望它引導戰機或導彈,所以一刻不停地發射密集的雷達波,搞得印機一片混亂。那些假雷達大多部署在雪山上,並作了一定的偽裝,可是邊上有紅外發熱元件模擬雷達主機的發熱,更絕的是還有不少閃光的紅外發光管在模擬高射炮口的閃光,至少有一半攻擊機去消滅這些“防空陣地”去了,它們紛紛發射昂貴的反輻射導彈去攻擊那些“雷達站”,然後撲過去用火箭彈或導彈去攻擊那些高射炮或防空導彈發射架。它們可都有方位記憶裝置的,雷達關機也是沒有用的,可惜那些反輻射導彈大多數並沒有擊中目標。

1架超級美洲虎按預警機的指示向一處“雷達站”發射了1枚改進型的英制“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導彈很快鎖定了目標,並沿著雷達波束飛奔而去,它的記憶裝置自然記下了目標的方位。可惜這座“雷達站”是有人在遠處操作的,當“阿拉姆”接近到2000米時,它突然關機了。“阿拉姆”可不怕這一套,繼續奔目標而去,可是突然在離原目標500米處,那座“雷達”又活了,彈上計算機立即控制導彈改變方向追蹤而去,不料轉瞬間“雷達”又跑了500米,計算機自然又控制導彈轉向,可惜這次“阿拉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在轉向時撞上了一塊山岩。這類導彈是“發射後不管”的,當美洲虎的飛行員又滿意地用齊射的火箭彈打掉了一處“高射炮”回來後,發現那座“雷達”又開始工作時,簡直要驚呆了,無奈那座“雷達”又“鎖定”了他的戰機,只好再發射1枚“阿拉姆”。蘇-30發射的新型俄製“飛鏢”反輻射導彈的效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軍的偽裝部隊的戰鬥組之所以能得知反輻射導彈的行蹤,要歸功於隱秘部署的幾座“冷眼”被動雷達,那些微波爐雷達發射的電磁波脈衝成了它們的照射源,1座“冷眼”可以跟蹤240個目標呢,一旦測定1枚導彈奔向某“誘餌”到2000米時,就向操縱它的戰鬥組報警,這都是自動的,至於戰鬥組如何引誘反輻射導彈,那就看他們的水平了。說到底,即使“微波爐雷達”被打掉了,也不過損失幾千元而已。而“冷眼”本身並不發射波束又使用不發熱的金龍電池供電,敵機根本不能發現它們。

“冷眼”當然不是隻為戰鬥組指示反輻射導彈的動向,它們也將探測到的敵機引數提供給部署在各處嚴密偽裝的防空陣地。我軍在西線部署了可稱為世界級的高密度防空導彈和高炮系統,共有120套按許可證製造的“道爾”中低空防空導彈系統,140套HQ-17,24套SA-17“灰熊”。180座“雙37”密集陣自行高炮系統。24個連的96輛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更是低空防空的主力,每輛裝有一部單炮搜尋雷達,有獨立的火控系統,有比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它既可在連指揮車的統一指揮下聯合作戰,但也可獨立作戰。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的自動化程度很高,炮車內只有3名乘員:駕駛員負責駕駛與維修;車長負責作戰指揮和通訊聯絡;炮手負責搜尋跟蹤目標以及射擊。

其單炮搜尋雷達採用了多普勒體制和頻率捷變技術,具備了低空、超低空、對懸停直升機的探測能力,可完成一定範圍的空情搜尋、敵我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