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自青年時代就是個酒徒,功成名就後,更加大魚大肉,醇酒美人不離左右。在土門軍蒸“桑拿”時,老哥們忽然得了腦溢血,摔倒在地,昏迷好久才醒過來。“因入京,廢疾於家。” 哥舒翰也倒黴,如果在浴室裡“嗷”得一聲歸西,肯定有“唐室竭忠之良將”的萬世英名,偏偏又被救活過來,“為善而不終”,使一世英名化為流水。
安祿山造反,朝廷又以敗退之罪殺掉高仙芝、封常清兩位大將,只能起用在家養病的哥舒翰,拜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師,統數十漢、蕃名將,率高仙芝舊部等二十多萬兵士,赴潼關“拒賊”。臨行,唐玄宗親自餞行,又加封哥舒翰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謂榮祿已極。
安祿山造反前,已居長安安享寶貴的安祿山族弟安思順深恐這位老兄日後造反會牽連自己,暗中不停上表唐玄宗說安祿山不是個好種,造反是遲早的事,以此為自己一家留後路(造反是誅族的大罪,安恩順事先告發,安祿山造反後果然沒有“連坐”他一家)。哥舒翰帶兵出發後,思起舊惡,派人偽造安祿山與安思順“裡應外合”的書信,派人送玄宗呈閱,並請求誅殺安思順。唐玄宗此時對哥舒翰言聽計從,馬上下詔賜死安思順和他弟弟安元貞,兩家全部流放於嶺南偏遠之地。
見此,楊國忠心裡也開始打鼓,從前他力保的哥舒翰羽翼已豐,說不定哪天會奏自己一本,加之其擁重兵在外,不得不防。同時,哥舒翰手下也有勸他:“安祿山以誅討楊國忠為藉口,如果將軍您留三萬兵於潼關,自將大兵回師京城殺掉楊國忠以清君側,不僅國權在握,安祿山進兵也失去了藉口。” 哥舒翰考慮半天,沒敢認同,說“這樣的話,我不也成了安祿山第二了嗎?”
雖如此,“此謀頗洩”,訊息很快就傳到楊國忠耳朵裡。“國忠大駭”,趕忙入見玄宗,說:“兵法講,安不忘危。現在大軍全部都集結在潼關,萬一有個閃失,京師就太危險了。”取得玄宗同意後,楊國忠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訓練,以他的親信將領統駁。同時,他又招募一萬多兵士屯結灞水之上,以心腹杜乾運掌兵。哥舒翰害怕杜乾運從背後給自己來個“窩心劍”,假裝商議軍事,把杜乾運召至自己大營,一進大營就借事綁上砍頭,並領其軍。與安祿山還未開戰,楊國忠和哥舒翰這一相一將就開始互相算計,後果不難想像。
無論如何,哥舒翰確實是將師之才。他認為,安祿山雖佔有河北廣大地區,但所領皆是蕃將胡人,佔領之地皆是依恃威勢,肯定不會持久。如果固守堅城,安祿山眾軍很快就會因挫沮而離心渙散,到時可以趁勢出擊。不料,楊國忠認定哥舒翰長期擁兵在外不出去交戰,害怕大將軍沒準兒暗地裡會找機會先發制人琢磨自己,所以,他不停上奏玄宗要哥舒翰出師,以免師老兵疲。“上久處太平,不謀軍事”,玄宗自然聽信楊國忠的,不斷派中使催促哥舒翰馬上出潼關主動進擊安祿山,把安大胖子擒進京城萬剮千萬才解恨。
哥舒翰緊急上奏,說:“安祿山久習用兵,現在暗藏精銳,以老弱兵卒引誘,肯定是有詭計。而且,賊兵遠來,精草無繼,利在速戰。如果我師輕出,正中其計!”玄宗不聽,認為哥舒翰懼敵,皇帝排遣的中使一個接一個,到來後語氣也慢慢加重。有高仙芝、封常清這兩個“前車之鑑”,哥舒翰無奈之極,很怕最後來個邊令誠那樣的太監,一紙詔書就能要了自己的老命。萬般無奈之下,哥舒翰大哭一場,集結大兵出關。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陰曆六月四日,哥舒翰大軍駐紮於靈寶縣西原。六月八日,十幾萬官軍南迫險峻高山,北臨黃河,亂哄哄前行與安祿山的崔乾祐數千人交戰,踏進賊兵的埋伏圈。哥舒翰自己和幾個高階參謀浮船河上,看見崔乾祐兵數很少,心中輕敵,就擊鼓催促兵士速進,唐軍將士也爭功,一擁而上,更無行列陣伍。有如大炮打蚊子,賊兵又居於高險之處,十來萬大軍氣喘吁吁爬了半天山,也沒找到幾個敵人,亂哄哄在山下聚成一團。山上敵人忽然衝下,殺掉不少唐軍。哥舒翰此時依仗人多,分遣兵馬,夾河鳴鼓,擁眾而前。
乾祐假裝示弱,兵士十十五五,或進或退,唐軍大笑。午後東風忽起,崔乾祐估計學過諸葛亮兵法,把數十輛點燃的草車推下山谷,很快樹木草叢接連火起,一時間煙焰熏天。唐軍煙薰火燎,眼都睜不開,互相你推我撞,前軍後退,後軍前逼,自己亂成一鍋粥,掉進黃河就立時淹死幾萬人,哀嚎救命聲振天動地。河邊的唐軍再也不敢進攻,爭相逃上黃河中運糧船逃命,由於人多,幾百艘船最後都因超載沉入河中,渾身鎧甲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