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何患於衛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下)*詔獄。天子與大將軍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大臣當用經術,明於大義”也。

注'一二'前書曰,昌邑王嗣立,數出,勝當乘輿車前諫曰:“天久陰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欲何之?”王怒,謂勝為妖言,縛以屬吏。吏白霍光。是時光與張子孺謀欲廢王,光讓子孺,以為洩,子孺實不洩,召問勝,對言“在洪範”。

光﹑子孺以此益重儒術士。

注'一三'韓詩外傳曰:“山林之士為名,故往而不能反也。朝廷之士為祿,故入而不能出。”

注'一四'史記曰:“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戎王'*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人矣。’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寡人之害,將柰何?’廖曰:‘戎王處僻,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以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閒;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

君臣有閒,乃可慮也。’乃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閒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注'一五'劉向孫卿子後序所論孫卿事曰:“卿名況,趙人也。楚相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或謂春申君曰:‘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孫卿賢者,今與之百里地,楚其危乎!’春申君謝之。孫卿去之趙,後客或謂春申君曰:‘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強,故賢者所在,君尊國安。今孫卿天下賢人,所去之國其不安乎!’春申君使人聘孫卿,乃還,復為蘭陵令。”

注'一六'前書匡衡為平原文學,長安令楊興薦之於車騎將軍史高,曰:“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將軍試召置幕府,貢之朝廷,必為國器。”高然其言,闢衡為議曹*(吏)**'史'*,薦衡於帝,帝以為郎中。

建武中,鄭興﹑陳元傳春秋左氏學。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左氏立博士,範升與歆爭之未決,陳元上書訟左氏,遂以魏郡李封為左氏博士。後髃儒蔽固者數廷爭之。及封卒,光武重違觽議,而因不復補。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一'

注'一'洨音侯交反。

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蔡玄字叔陵,汝南南頓人也。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徵辟並不就。順帝特詔徵拜議郎,講論五經異同,甚合帝意。遷侍中,出為弘農太守,卒官。

論曰:自光武中年以後,干戈稍戢,專事經學,自是其風世篤焉。其服儒衣,稱先王,'一'遊庠序,聚橫'二'塾者,蓋布之於邦域矣。若乃經生所處,不遠萬里之路,'三'精廬暫建,贏糧動有千百,'四'其耆名高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皆專相傳祖,莫或訛雜。至有分爭王庭,樹朋私裡,繁其章條,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說。故楊雄曰:“今之學者,非獨為之華藻,又從而繡其鞶帨。”'五'夫書理無二,義歸有宗,而碩學之徒,莫之或徙,'六'故通人鄙其固焉,又雄所謂“譊譊之學,各習其師”也。'七'且觀成名高第,終能遠至者,蓋亦寡焉,而迂滯若是矣。然所談者仁義,所傳者聖法也。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

注'一'儒服為章甫之冠,縫掖之衣也。禮記曰:“言必則古昔,稱先王。”

注'二'“橫”又作“黌”。

注'三'經生謂博士也。就之者不以萬里為遠而至也。

注'四'精廬,講讀之舍。贏,擔負也。

注'五'楊雄法言之文也。喻學者文煩碎也。鞶,帶也,字或作“幋”。說文曰:

“幋,覆衣巾也。”音盤。帨,佩巾也,音稅。

注'六'無二,專一也。

注'七'亦法言之文也。譊譊,諠也,音奴交反。

自桓﹑靈之閒,君道秕僻,'一'朝綱日陵,國隙屢啟,'二'自中智以下,靡不審其崩離;而權強之臣,息其窺盜之謀,'三'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議者,'四'

人誦先王言也,下畏逆順埶也。'五'至如張溫﹑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