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的,久而久之家裡人也就習慣了。
夏曉晴專門留了一條鯽魚,準備第二天給妞妞做魚肉粥吃。妞妞已經快兩歲了,不僅長得瘦瘦小小,還不太會走路,說話也不太利落。在夏曉晴印象中,在前世有個同事的孩子都能滿地跑了,還會好些唱兒歌,有一次週末加班帶到公司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讓全辦公室的人都高興不已。雖然不知道到是不是後世的孩子都要聰明些,但是妞妞一看就知道明顯有點營養不良。
陳氏生完妞妞身體就一直不好,奶水也少得可伶,好在那時候周嬸也生了狗兒,奶完自家的娃娃,也幫著奶妞妞,雖然周嬸身體好奶水多,也不夠兩個娃娃吃的,妞妞才幾個月就開始吃米糊糊,夏大姐也沒有養奶娃的經驗,也不知道合理搭配,就光喂點米糊、米粥一類的,後來大點長了牙能吃飯了,就跟著幾個哥哥姐姐吃窩頭米飯,又長期沒有油水,想營養充足都困難。
夏曉晴前世雖然沒結過婚生過娃,但沒少聽到有孩子的同事,在中午吃飯的時候談論育兒話題,知道小孩子長到六個月就要新增各種輔食,比如在吃蒸雞蛋羹、用魚肉煮粥、用大骨湯熬粥,在米飯里加雞肉泥、豬肝泥等等······
自從夏曉晴掌管廚房後,妞妞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提高。夏曉晴經常用大骨湯煮粥加上各種蔬菜煮的香香給她和陳氏吃,基本上兩人的體質差不多,都需要大量的食補。夏曉晴還經常拿大姐給自己的零用錢跟周嬸買雞蛋,變著方給兩人補身體。日子一久夏曉晴買雞回來下蛋吃肉的願望更強烈了。
既然想養雞,就要有圍牆才行,不然又被夏大娘下黑手,會把自己活活氣死。第二天一早,夏曉晴帶著夏二郎圍著院子溜達了一圈,準備大概籌劃一下怎麼建圍牆,最好在找點地方挖個池子養魚。
“二姐,我們修院牆幹啥?”夏二郎一早被二姐拉來勘察地形,卻不知道為什麼要修院牆,自己家不是有籬笆嗎。
“我們修了院牆,在裝一扇大木門,平日裡把院門一關,養點雞啥地就不怕被偷了。比籬笆管用多了。”防盜係數也高多了,以後再做點醃筍之類的也不怕被人偷吃了。
夏曉晴看了一週,覺得自己家完全可以把院子擴大,直接修堵院牆把前面的主屋和後面的竹屋一起圍起來,把家裡變成一個二進的院子。前院基本上可以不改變,後院竹屋前的空地就可以用來挖個小池塘養魚,再修個雞舍養養雞,完全不怕被別人知道。而且池塘挖出來的土就直接可以用來修築院牆,完全是一舉兩得一點不浪費。
夏曉晴心裡有了一個大概的規劃,拉著二郎就回家畫圖去了,準備提出個具體計劃去忽悠夏大姐,晚上跟爹孃說去。
第二十三章 房屋設計
夏曉晴一回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在廚房的灶膛裡找出一節燒黑的木炭,又在大郎的書桌上摸了兩張紙,拿到自己屋裡就開始畫了起來。
在古代紙都是很珍貴的,尋常的家庭有可能連碎紙頭都不會有,鄉下家庭識字的人更少也更不會有紙了。夏家還算是書香門第,但筆墨紙硯一類的也用得十分節約。家裡只有夏父和夏大郎能用著,其他幾個小的學寫字都是先用沙盤練熟。
其實節約用紙還是有原因的,古代的紙本來價格就貴,也不想現代這麼普遍,而且用毛筆寫字,一張紙也寫不了幾個字。在現代還有啥鉛筆之類的,搽掉了還可以繼續用,古代寫了毛筆字的紙也不能重複利用,寫壞了只能拿去燒火或者如廁用。夏曉晴也覺得有點浪費,就想到了自己以前學過的炭筆畫,用黑色的炭筆畫畫,畫壞了就用麵包屑搽掉後,紙又可以繼續使用。夏曉晴就找來了燒黑的木炭,在紙上試了試,又用窩頭屑搽了搽,發現跟前世用的差不多,就經常拿來用。
說到如廁,夏曉晴想到了自己到了古代後,第一次上大號的時候差點崩潰的情景。廁所就是靠著西廂房搭成的小茅屋,隨意在地下挖了個方形的大坑,坑上搭放了兩塊大木板,木板中間留出的一條空隙,人如廁的時候就蹲在木板上面,一邊放一隻腳。夏曉晴才把兩隻腳分別踏上木板,就聽到木板晃動起來發出了嘎吱一聲,看到木板下散發著惡臭的排洩物,夏曉晴心都緊了。其實在夏曉晴小時候也上過類似的公用廁所,但是那是用水泥修成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有掉下去的危險,但是這裡用的是薄薄的木板,如果一不小心把木板踩破了,讓自己掉下茅坑就杯具了。
當夏曉晴小心翼翼地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完大號時,才發現茅廁里居然沒有紙,只有插在牆壁上的一塊塊竹片。想起以前看《尋秦記》時,裡面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