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得流下淚來……〃
婚禮中,真的彈奏了這支曲子。
然而,卡耐基卻沒有流淚。後來一位朋友曾經對此作了這樣的解釋:〃卡耐基先生當時正在為娶到桃樂絲小姐而興高采烈呢,他根本就沒有聽到那首曲子〃。
1951年,卡耐基夫婦有了他們唯一的孩子,他們給她起名朵娜·戴爾·卡耐基。
當朵娜出生時,卡耐基年已六十有餘。摩門·賓森記得卡耐基走進大理協同教會的教堂時對自己說:
〃恭喜我!我妻子生了小孩,而我已經六十三歲了!〃
當朵娜還是個學走路的小娃娃時,卡耐基常常帶她到森林丘住宅旁的水池旁邊散步。而當他開始熱烈地同別人談話時,常常忘記了自己正在照顧小孩子。
當他回到家裡,桃樂絲問他孩子現在在哪裡時,他已經忘記孩子這回事了。
後來,卡耐基不得已填了水池,改建為玫瑰花園,這樣做是為了確保在與別人交談時朵娜不至於掉進水池裡去。
卡耐基晚年獲得了美滿的家庭,又有了孩子,他非常看重這些結他給來幸福和快樂的生活,所以,他也特別關注家庭生活。
卡耐基不僅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而且也關心其他人的家庭。他委派他的助理去參觀波斯頓的一個特殊醫療教室。這位助理發現這個醫療〃教室〃附設於波斯頓醫院,每週上課一次,參加的患者必須預先接受定期的健康診斷。實際上,這個醫療教室是實施心理療法,正式名稱是〃應用心理學治療班〃。
這裡的大多數患者是存在情緒障礙的家庭主婦。
為什麼設立這個醫療班呢?
卡耐基的助手瞭解到,曾受教於奧斯勒爵士門下的約瑟夫·布拉特博士發現,前來波斯頓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許多人在肉體上並無任何異樣,然而卻出現各種疾病的症狀。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認為,這是病人的心理或想像所導致的,因而一笑置之。而布拉特博士卻深深瞭解,若例行性的、告慰性的對這些患者說:〃回家好好休息,忘掉疼痛,就沒事了〃將是無濟於事的。因為,這些婦女並不想生病,而且疾病也不是輕易就可忘卻的,應當採取一些另外的措施。
於是,布拉特博士排除了部分反對和懷疑意見,開設了這種醫療教室。十多年來,成果輝煌,數千名患者在這裡痊癒,有的患者懷著虔誠的心情,每年都來這裡參加活動,為該班的醫療效果作見證。
卡耐基的助手與一個九年來一直參加課程的婦女進行了訪談。這位婦女表示,她最初來醫院就診時,深信自己患的是心臟病,緊張過度時會兩眼昏暗、短暫喪失視力。但是,她如今對健康充滿信心,日子過得很愉快。從外表來看,她年紀約有四十出頭,其實她已做奶奶了。她說以前常被家庭瑣事搞得不勝其煩,心想不如早死算了。但是,自從參加這個醫療班後,她明白了,煩惱於事無補,並學會了解除煩憂的方法,現在過著很平靜的生活。
卡耐基非常贊同這個醫療班的顧問洛茲·希弗頓博士的看法。這位博士認為,減輕家庭主婦們煩惱的最佳途徑是:在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面前,把心中的不快盡情傾吐出來。他說:
〃我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洗胃',亦即'情緒淨化'。病人到這裡時,我們先讓她詳詳細細地說出她的憂慮,這樣才能將它們從心中驅逐出來。倘若獨自悶積在心,只能增加神經的緊張。我們必須讓別人來分擔我們的苦惱和憂慮。我們這個世界上必須有人願意傾聽以及理解自己的苦悶〃。
卡耐基的助手當場觀察到一個婦女在述說了苦惱之後,心情即轉開朗的例項。這位婦女同大多數就診者一樣,她的不快情緒來源於家庭問題。開始敘述時,她顯得有些緊張,然後情緒逐漸趨於穩定。當面談結束時,她臉上竟然浮現出微笑。
那麼,她的問題解決了嗎?〃當然沒有〃,卡耐基說,〃她心境的轉變只是因為她將心事傾吐了出來以及得到一些建議和同情而已。這就是說,這種巨大的治療效果,完全在於把煩惱化為了語言〃。
根據助手瞭解到的這些情況,卡耐基作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然後,他提出了有益於家庭主婦的見解。
卡耐基指出:
〃精神分析在某種程度上以這種語言的治療力為基礎。從弗洛伊德時代起,精神分析學家至少已經瞭解到一點:只要患者說出心事,就可以解除內心的不安。原因何在?迄今為止仍沒有人找出正確答案。或許是經過坦白陳述後,可以更進一步洞察煩惱的癥結,並比較容易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