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金蟾,要麼是吐錢,要麼是叼錢,要麼乾脆在底下鑲了大堆銅錢,都是好寓意,好兆頭。可是這隻金蟾,卻是含著一枚珠子,真是比較少見。我甚至懷疑,這東西是不是現代人的臆造品。”
“金蟾含珠,或者叫金蟾吐珠。這樣的造型擺件,確實很少見到。不過,並不代表沒有。”高德全一邊打量三足金蟾,一邊說道:“這類東西,在明清時期,也算是比較流行的。特別是在文房書案上,經常有金蟾的紋飾。”
“這個我知道。”王觀微笑道:“傳說月宮中有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所以就有了蟾宮折桂的說法,來比喻考取進士。”
“沒錯。”
高德全讚許道:“我記得前幾年,集古齋收了一件金蟾含珠造型的鎮紙,以及一方雕刻金蟾吐珠紋飾的硯臺。兩件東西,似乎還留著,你們有興趣的話,回去之後,可以去看看。”…;
“蟾宮折桂,我可以理解。”俞飛白點頭,又有些迷惑道:“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吐珠呢?其中,又有什麼寓意?”
“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高德全搖頭道:“你不會看呀,珠子是什麼形狀的?”
“圓形……”
才說著,俞飛白立即反應過來,恍然大悟道:“狀元。”
“這就對了。”高德全笑道:“蟾宮折桂是中進士,在金蟾的口中,含著圓珠,就是想在中進士的基礎上,奪得解元、會元、狀元之位。”
“明白了。”
俞飛白與王觀歎服點頭,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紋飾,卻蘊藏著這樣深刻的寓意。難怪高德全常說,每一件古玩,都有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內涵。
“其實,早期的金蟾,更多是出現在道教文化上。”看見兩人有興趣,高德全也頗有興致道:“後來,深入民間之後,才慢慢的演變,讓讀書人拿去用了。”
“劉海戲金蟾。”王觀脫口而出。他有些印象,這個劉海,似乎是道教的知名人物。
“我也知道,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典故。”這時,俞飛白卻質疑道:“不過,我家也有個劉海戲金蟾的擺件,但是那個人物,好像是個和尚。”
“好像也是。”王觀回想了下,點頭道:“劉海戲金蟾的擺件,還真是多種多樣,不僅有光頭的和尚型別,還有披頭散髮的人物像,甚至有孩童……”
“那是民間傳說,把劉海這個人物多元化了。”高德全笑道:“有財神、八仙、道士、禪師、孩童等等,甚至花鼓戲裡,還有個砍樵的劉海呢。”
“對對……”俞飛白連連點頭,憋著嗓子唱道:“胡大姐,餓滴悽呀!”
“別吵!”
鬼哭狼嚎的叫聲,讓高德全皺眉不已,忍不住伸手啪的一下,把俞飛白拍得啞火。
王觀在旁邊竊笑,心裡鬆了口氣,終於不用忍耐噪音汙染了。
“真是不懂欣賞……”俞飛白低聲嘀咕,敢怒不敢言。
“好了,言歸正傳。”
高德全裝做沒有看見俞飛白幽怨的表情,繼續說道:“關於劉海的人物傳說,太多太雜,但是比較靠近原形的,應該是道家北五祖之一的劉海蟾了。”
“劉海蟾,生卒年未詳,為五代道士。姓劉,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號海蟾子……”俞飛白很快拿出手機,上網搜尋一查,就把劉海蟾的資料唸了出來,然後有些驚訝道:“居然是真人啊,我一直以為,這是神話傳說呢。”
“歷史記載,真真假假,有誰敢說,這就是事實。”高德全笑道:“你們只要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就可以了。至於他的生平事蹟之類,只能做個參考而已。”
。。。。。。。。。。。。。。。。。。。。
貌似被爆之後,又上升到新書榜第四位了,謝謝大家的支援,繼續求收藏、推薦。
第53章 德叔也看走眼了
“好了,關於劉海這個人物,你們有興趣的話,再另外去研究瞭解。”這時,高德全擺了擺手,拿起了三足金蟾擺件道:“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個金蟾含珠。”
“陶泥做的。”
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鑑定師,才一上手,高德全就判斷出來,摸了摸擺件下方,搖頭說道:“是低溫烘烤半乾,雕刻成型之後,再慢慢晾乾的。”
“王觀,你的眼力果然很強。”俞飛白讚歎道:“和德叔鑑定的一模一樣。”
“你也看出來了?”高德全一怔,隨之欣然笑道:“這東西雖然不好,但是工藝還算是別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