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
不久之後,兩人回到遊客中心,才到房間,俞飛白就迫不及待的撥打高德全的手機,想向他炫耀自己的收穫。
電話通了,聽到俞飛白說明情況,高德全很感興趣,一會兒就回來了。
才進門,俞飛白就興致勃勃的招手道:“德叔,你快來看。”
高德全快步走來,只見在桌子上面,俞飛白已經按照玉帶的組合規律,把二十塊玉帶板,整齊有序的擺放起來。
一看玉帶板上的晶瑩光澤,高德全心裡已經有了大致的判斷,再上手仔細觸控,認真的打量一番之後,立即讚不絕口道:“東西非常不錯,看這雲龍紋飾,就知道這是明代玉帶的精品,至少是王公大臣一個級別的人,才有資格配帶的。”
“這麼說來,我是買對了。”俞飛白笑逐顏開道:“一看這雕工,造型,玉質,我就知道,這東西準沒錯。”
“飛白,很有長進嘛。”
高德全誇讚了一句,拿起了一塊方形玉帶板,指著上面的龍紋說道:“其實,要知道這玉帶板是不是仿偽玉,看這龍紋就知道了。現在的偽玉,大多數是用機械鑽頭雕琢而成的,然後再用酸洗腐蝕與燒烤、人為制殘,所以看起來十分不自然。”
“但是現在看這玉帶板上的雲龍紋雕刻,分明就是典型的明代特點。龍頭較長,兩隻眼連得很近,顯得呆滯。如意雲紋大鼻向上翻卷,在兩側出現兩條長鬚,隨勢向上伸展,發毛向上或向前衝……這種形態,也就是所謂的怒髮衝冠!”
高德全仔細評點道:“另外,還有一種螭龍紋,頭圓略長,五官集中在臉的下方,額有二道月牙紋,腦後一縷長髮隨風飄蕩。身長,四肢騰躍狀,關節處刻雲紋裝飾,尾部分枝翻卷……等等,都是明代才具備的特徵。”
。。。。。。。。。。。。。。。。。。。。。。。。。。。。
昨晚,有那麼一兩個小時,出現在周點選榜上了。說明還是有很多人看書的嘛。既然這樣,就懇請所有看書的人,順手收藏,給張推薦票啊,拜託了。
第52章 三足金蟾(3)
“二十塊玉帶板,就是一條完整的玉帶,無論是玉質,還是做工,都非常的完美,在市面上也算是比較少見。”高德全笑道:“不管怎麼說,你買對東西了。三十九萬,花得不冤,而且有升值的空間。”
“謝謝德叔。”俞飛白喜形於色,忽然問道:“對了德叔,這條玉帶是明代的,但是具體的時間,能夠鑑定得出來麼?”
“說起來,相對漢族,還是北方的草原民族比較喜愛腰飾。所以在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之後,這種帶銙的玉帶,才在中原地區流行起來。之後,蒙古族入主中原,這種形制的玉帶更是深入民間了。”
高德全沉吟說道:“實際上,至少到了元朝,革帶的帶銙形狀和數量就已經程式化了。但是,直到明朝早期,帶銙數量還在十六到二十五塊之間不等。一直到了中期,大明王朝的統治根深蒂固,皇權深入人心,帶銙的形狀數量才最終形成,沒人敢逾越。不過到了明晚期之後,皇權不穩,逾越的現象又重新冒頭了。”
“不過,看這雲龍紋的形態,十分的規矩,沒有早期的隨意性,更沒有晚期的衰敗感,就可以知道,這是明代中期的作品。”
高德全微笑道:“所以說,這就是收藏的樂趣。從一件古玩上的微小細節,就可以知道,某一段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時代變遷。你看出來了,你十分高興。你看不出來,在發掘的過程中,有所收穫,那更應該感到非常的開心。”
王觀、俞飛白似懂非懂的點頭,有一點兒感觸,卻沒有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義。
高德全也沒有在意,他年輕的時候,何嘗不是什麼都不懂,現在年紀大了,閱歷逐漸的增加,才會產生這樣的感悟。
現在,高德全只是想在王觀與俞飛白心裡,埋入一顆種子,至於種子是否能夠生根發芽,就要看他們的品性與機緣了。
畢竟,這樣的感悟,都是比較主觀的,明白就明白,不明白,高德全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觀念,強行塞到兩人的腦中。
所以,看見兩人若有所思的模樣,高德全已經比較滿意,隨後笑道:“出去逛了一圈,飛白的收穫不小,王觀你呢,淘到什麼寶貝了?”
“一隻三足金蟾,造型比較特別,所以買回來了。”王觀笑道,順手把那隻金蟾拿出來,擺在桌子之上。
“德叔,這金蟾還真的比較特殊。”
這時,俞飛白也在旁邊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