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麼呢?只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決定可以帶業往生了。這樣修學正是再穩當不過的,決定可以成功。如其不然,縱然來生享人天福報,福報享盡了,還是免不了輪轉惡道,這是很可怕的事。須知“眾生以善惡業力輪迴六道,(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羅道,(四)地獄道,(五)餓鬼道,(六)畜生道。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道”。‘末由出離之流’這就是講我們六道生死凡夫,不相信因果報應,所以才出不了輪迴,是很值得哀傷的。

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返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沒。親得受用耳。

此處說的‘聖賢’,包括世出世間。世間的聖賢人和出世間的聖賢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所以說千言萬語,目的只是一個——教我們‘返省’,教我們‘克念’。反省是“慧”,克念是“定”;反省是看破,克念是放下。念是什麼呢?妄念。克服自己的妄想念頭,妄念能夠息滅,真心理體才能夠現前(真心裡面本具之光明,在佛法裡稱般若智慧),孔夫子所說的明明德,也才能夠現前。換句話說,性體本具的光明德用,才致於埋沒。

‘親得受用’,‘親’是親自。你能得到理體上的受用,就像諸佛菩薩的受用沒有兩樣。這種受用,是指法身、般若、解脫。你證得清淨法身,證得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神通,得大自在,這是聖賢垂教的目的所在。

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縱情。縱畢生讀之。亦止學其詞章。不以希聖希賢為事。因茲當面錯過。

這幾句話很值得我們警惕。聖賢書現在人讀的固然不多,但我們的同修可以說人人都讀過。縱然沒有讀過世間的聖賢書,佛教的經典、祖師的語錄,這是出世間的聖賢,我們讀了不少年。但是我們的法身、般若、解脫,有沒有親得受用呢?如果三德秘藏還沒有現前,還沒有得到受用,原因在什麼地方?這裡就給我們說出來了,把我們的毛病診斷出來了,我們的毛病是“不相信因果”。口頭上說因果,這是沒有用處的。為什麼?身心還是‘肆意縱情’、六根放逸,這就不相信因果。

經上佛教我們應怎麼做,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卻沒有依教奉行,佛說的是一樁事情,我們自己做的又是另一樁事情。我們的心行與佛的教誨不能相應,還是肆意縱情。這樣的心態,縱然讀之,不要說讀一年、兩年,就是念一輩子也是枉然,何以故?這樣念一輩子經,也不過學其章句而已。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發心要做菩薩、要做佛,所以不能成就。

‘希’是希望,希望做聖人,希望做賢人。‘聖’就是佛,‘賢’就是菩薩。我們反過來問自己,有沒有發這個心——我要做佛。什麼時候做佛?這一生就要做佛,不必等來生;現在就要做佛。要發這樣的心才行,這樣才能得受用。要是不發這樣的心,大乘經典、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訓,焉有不當面錯過之理!這一句話點破我們四眾同修的毛病,我們應該要覺悟。

袁了凡先生訓子四篇。文理俱暢。豁人心目。讀之自有欣欣向榮。亟欲取法之勢。

袁了凡先生這四篇文章是他教兒子的家訓,在文字上、在義理上,都能夠達到“通暢無阻”。‘豁人心目’,就是佛法裡講的開悟。只要你認真去讀,都能夠叫你開悟的。‘讀之自有欣欣向榮’,這裡的欣欣向榮,是以植物來做比喻。就是自然生起遠惡向善之心。尤注說:“指心地上一片生機。”確實有這個味道在。‘亟欲取法之勢’,唸了之後,你心裡就會起效法之心。了凡先生這樣做是對的,我也應該這樣效法;他能夠改造命運,我為什麼不能?不但我們能,我們要比他更殊勝,我們前途比他更光明。因為我們藉這個基礎,可以直接入大乘佛法。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修學大乘佛法也是落空了。

在彌陀法會中,我向諸位強調“念處、正勤”,四念處、四正勤要不曉得怎麼修法,讀《了凡四訓》就行了。有《了凡四訓》,就可以代替了。你看看這多麼重要!要是沒有這個基礎,等於沒有根。我們五根(信、進、念、定、慧)裡要具足前面三根,才能帶業往生,就像植物的根。根生在那裡?根生在土壤之中。要是沒有土壤,根要生在什麼地方?土壤是什麼呢?就是念處、正勤,換句話說,就是《了凡四訓》。

我們現在學的大乘佛法沒有立足處,所以我才普勸同修門,先修《了凡四訓》。這太重要了!好比我們心裡面,想興建高樓大廈,得先找地皮。《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就是土地。把土地找到了,再蓋房子才有可能。土地沒有找到,在什麼地方蓋房子?因此這兩本書是我們當前不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