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排定了。歷年的考試,能考取多少名,都給他注出來。

‘某年當補廩’,‘廩’是廩生,‘補’是補缺,相當於現代所講的公費學生。雖然是學生,但是領國家的津貼,每個月生活費由公家補貼。每一個縣都有一定的名額,必須有缺了,你才能夠遞補上去。‘某年當貢’,‘貢’是貢生。廩生、貢生都是明、清兩代依學生的程度而設立的,不是學位,相當於我們現代的中學生、大學生,但是受到國家照顧,由國家發給生活費用。從前生活費用是發米,而米多的、吃不完的可以賣錢,相當於實物配給。現代則用貨幣來代替食物,是方便多了。至於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學位,好比是學士、碩士、博士。進士相當於博士,是最高的學位。貢後某一年他去做官了。‘四川一大尹’,‘大尹’相當於現代的縣長,還有二尹、三尹。二尹相當於現代的主任秘書,三尹相當於現代所講的科長。‘在任三年半’,做三年半的縣長,就得要辭職。為什麼呢?壽命到了。五十三歲,壽命也不很長。‘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就壽終正寢,這還是得到一個好死。‘惜無子’,可惜命裡沒有兒子。了凡先生把這些事情恭恭敬敬的記下來,給自己作一個參考。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

往後每次考試,完全跟孔先生算的名次都相符合,一點也沒差錯。孔先生的確很高明,算得很靈。

獨算餘食廩米。

‘廩米’這是廩生所得的俸米。

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

一石是十鬥。他說每個月領俸祿,你自己記住,等你領米領到‘九十一石五斗’,你就‘出貢’了,就升級了,你就從廩生升到貢生了。升到貢生,廩米就不給了,廩生的缺就讓別人來補,這有一定的名額。

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

‘屠宗師’就是當時的提學,相當於現代的教育廳長。他看袁先生的學問、品德還不錯,建議要提拔他。出貢就是批准了‘補貢’,從廩生就補貢生的缺了,也就是升級了。

餘竊疑之。

這下他懷疑了,孔先生這一著沒算對。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餘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俸祿領到七十多石的時候,屠先生就批准他補貢了。可能屠先生批准之後,也許就升官高遷,也許是調職了。‘暑印’是代理,教育廳長大概被調走了,現在有個代理教育廳長。這一位代理教育廳長不同意,把他駁回去,不准他補貢,他還繼續去當秀才——廩生(廩生、貢生都是秀才)。一直到了丁卯年殷秋溟宗師當提學,他看到‘場中備卷’,這些考卷就是落第的、沒有考取的卷子,還儲存著。有些時候,主管的官員會把這些沒有考取的卷子拿來重新看一看,希望發現遺漏的人才。如果真正是人才,他們還是要提拔的,怕的是一時差錯遺漏了。

殷秋溟就看到袁了凡的考試卷。‘五策’就是‘五篇’,即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論文,五篇論文。殷先生看了非常滿意,非常的讚歎,他說這五篇論文,就像是五篇奏議。‘奏議’是臣子對皇帝的建議;國家施政應興應革,他們都可以提出意見,貢獻給朝廷,由朝廷來取捨。殷先生說這五篇確實就是奏議,可見袁先生見識很高,文章寫得很好。因為一般對國家興革提出建議,都是屬於大臣的事情,不是小小的秀才做得到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政務委員、國策顧問。袁了凡的文章居然可與他們相提並論,可見他的確是有學問。

‘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博’是指見識廣博,‘洽’是說理非常清晰通達,‘淹’是透澈,‘貫’是文章無論理路、無論是章法結構都有條不紊。能得此四個字的評語,定是上乘的文章,無論是在思想理論、文字的結構,都屬於上等的。所以不能叫他終老於窗下,一生只做個秀才,應當要把他選出來替國家服務。‘遂依縣申文準貢’,就是交代當地的縣政府,要把這個人提拔起來。‘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從此處來看,屠宗師是很了不起的人,看到袁先生的卷子馬上就想提拔他,可是代理人楊先生把他駁回去了,這就是兩個人的看法不一樣。袁了凡是有才幹,可是從這裡我們得到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有才還要有命。所以人的一生命運主宰了一切,命、時、因緣都有定數,這裡面講才、命、時。袁先生一定要遇到殷秋溟,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