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執著。為什麼不可以有呢?因為真心裡本來沒有。凡是心裡有牽掛、有分別、有執著,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這些。我們要覺悟,心裡有牽掛,就要想到這錯了。妄心在用事,就要認識這是妄心,不是自己的真心。
‘如鏡當臺’,心好像明鏡一樣。‘隨境映現’,隨著外面的境界映照。古人講:“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古時候的外國人,我們稱作胡人。外國人走到鏡子的前面,鏡子就現一個外國人的影像。“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在鏡子面前,現的是中國人的影像。事實上鏡子裡,並沒有漢跟胡,鏡子裡面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它可以隨著境界而現像。雖隨著外境現像,‘但照前境,不隨境轉’;它只是照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並不能轉變它,因為它永遠如如不動、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地裡頭一物也沒有,無牽無掛。如果說看到鏡子的像,覺得這像不錯,把它畫上去,那就染上了,就為境界所轉了。
我們現在很可憐,隨著外面境界轉。眼見色,為色所轉;耳聞聲,為音聲所轉,一點都作不了主。古人把這樣的人比喻作老牛,牛被人用一根繩子穿在鼻子上,牽著走;叫他到東就到東,到西就到西。我們現在,鼻子就被五欲六塵牽著走,我們想想看可不可憐!為什麼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心作不了主宰。我們不知道,真心是不動的、是空寂的、湛然的、靈虛的,換句話說,我們自己不認識自己。禪家話頭裡面,有參“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己本人,我們不知道。沒找到本人,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不知道在那裡,迷失了。外面境界相與我們有沒有干涉呢?沒有干涉,正如同明鏡現像一樣。
‘妍媸自彼’,‘妍’是美好,‘媸’是醜陋。鏡子照的像,美也好、醜也好、與鏡子何干呢?並不相干。所以我們自己的心就是一面鏡子。神秀大師講:“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五祖也很讚歎,因為初學的人能夠這樣用功,也就不錯了。我們自己要常常想,我們這個心像明鏡一樣,照雖然照,一塵不染。好、醜、香、臭是外面的境界,我之心如鏡子,實在不染、如如不動,我們初學能夠這樣用功就不錯了。雖然這不是第一義,也算是第二義,與第一義就相差不遠了。《楞嚴經》所謂的第二月,捏目所見的第二月,而不是水中的月影。所以把心比喻作明鏡臺,是第二月,也就相當難得了。
所以外面五欲六塵的境界,確確實實與自己心性沒有關係,這個道理要是明白了,自然‘來不豫計,去不留戀’,這有多自在,多自由!境來的時候沒有歡喜心,也沒有期望我要等待著它;去了,心裡也沒有煩惱,不留戀。就像明鏡照物一樣,來的時候,明鏡沒有歡喜;去的時候,也沒有煩惱。幾時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能做到這樣,我們在佛法裡面,基礎算是打好了。好像蓋大樓,地基已經打好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如如不動,這是何等的重要!當然我們都想得到這樣的功夫,可是話說回來,這個功夫真正修學起來,又談何容易。難與易,在於我們自己的誠心,如果我們誠心地去做,就不難;假如我們放縱地去做,那就難了。我們不認真,馬馬虎虎地做,很難有績效。下文是祖師教給我們對治的方法。
若或違理情想。稍有萌動。即當嚴以攻治。剿除令盡。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心裡面妄想分別、貪瞋痴慢的念頭,只要一動,馬上就要對治。這種念頭一動就是病。在這一動念時,立刻就下針砭,要治療它是很容易辦得到。必須要想法子對付它,‘剿除令盡’。
如與賊軍對敵。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須斬將搴旗。剿滅餘黨。其制軍之法。必須嚴以自治。
這個比喻很好懂。把煩惱比喻為‘賊’,這是佛經常用的比喻;六種根本煩惱,也稱之為六賊,因為它能賊害我們的真心本性。把我們真如本性裡的功德智慧都障蓋住,而不能現前,所以把它比喻為賊。也有的地方,把六塵比喻為賊,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若心執取,這些也能染汙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對待煩惱,對付五欲、六塵,正‘如與賊軍對敵’一樣。我們要是不能克服它,它就要戰勝我們;換句話說,不是它投降,便是我投降。我們要能夠戰勝了,我們就是聖人,就是佛菩薩;要是敗了,就是凡夫,還是在六道輪迴,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所以對付五欲、六塵,要像作戰一樣,不但不能叫它侵犯我們的本性,而且要把它消滅得乾乾淨淨,這功德才能算圓滿,才能夠成就。‘其制軍之法’,就是平素對自己的訓練,自己訓練成一套看家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