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國有鐵路的普通業務,另設對華投資公司,負責與中國交涉促進兩國貿易及開展金融業務。這就是後來組建興中公司的基本指導思想。同時還計劃將北寧線(北平——瀋陽)延長至山西,以便於山西煤炭外運。
1934年10月,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制定了《華北重要資源調查之方針及要領》,其中提出:要“助長帝國發展對華經濟,使戰時我國國際資源易於補充,同時扶植和增強帝國在華北的經濟勢力並促成日、滿、華北經濟圈”。'〔日〕近代日本研究會:《東亞與日本》,山川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162頁。' 將對華北資源的掠奪提高到戰略地位,還規定了對華北調查事項及其細目。
為達上述目的,日本作了一系列的組織準備。滿鐵根據軍部要求,在滿鐵經濟會內增設了第六部,下設綜合班與基礎調查班,專門負責收集和調查華北的經濟情報。又在滿鐵總務部內新設東亞科,在天津設事務所,在察綏兩省設調查所,擴張滿鐵在華北的地盤。駐天津的日本駐屯軍設定了經濟科和經濟顧問部,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科”,等等。這些組織在日本政府和軍部的支援下,對華北地區經濟資源、政治制度、社會人情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進行無孔不入的侵略性調查。這種調查本身,就是對華主權的粗暴踐踏。
1935年,隨著其分離華北政策的形成,日本在華北的非法調查亦加緊進行。7月7日,以滿鐵總務部東亞科長內海治為團長的華北事業經濟調查團一行7人,由長春抵達天津。該團預定在平、津、冀、晉、察、魯、綏等地,有計劃地蒐集貿易、金融、紡織、農業、鐵路、礦山、制鐵等方面的情報。
同時,為加強統一協調,滿鐵對華北的經濟調查被納入天津的日本駐屯軍司令部的總體計劃之下。其大規模的調查活動自1935年10月至1937年1月,時間長達一年之久,先後動用380餘人,耗資54萬日元。其調查手段,多是在各地日軍的武力支援下,採取收買、誘騙或恐嚇等各種間諜式作法,收集大量的第一手的資料資料。對華北的煤、鐵、石油等礦業資源,電氣事業與製造業的原料及其發展前景,鐵路的運輸能力與港灣關係,港口與運河水運等諸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整理出了85冊調查報告書。例如,礦業班先後調查了華北的金、煤、鉛、銅、鉻等26種礦藏,159家礦山的各方面資料。'淺田喬二編:《日本帝國主義下的中國》,樂遊書房,1981年版,第25頁。'
滿鐵在天津設立的事務所,夥同日軍特務機關對華北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測量。其調查的主要活動有:對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所轄灤縣、樂亭等13縣進行了詳細調查,寫出了《冀東地區13縣實態調查報告書(絕密)》,數量達14本。同時,向濟南、張家口、太原等日軍特務機關派遣金融財政方面的人員,參與對各地財政經濟的調查及陰謀活動,還透過在各地的駐員蒐集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等各種情報。
日本透過滿鐵、駐軍等各種組織以公開的和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對華北經濟情報的攫取,具有範圍廣、規模大、具體細緻而密級甚高的特點。依據上述調查,為日本軍部和政府制定新的侵略政策提出了建議和參考,例如會田勉寫出《華北大觀》,聲稱:華北對於日本真可謂是“生命線”,不僅“政治上要穩定,經濟上也應協作開發。”'會出勉:《華北大觀》,早稻田出版部,1937年版,第314頁。'
興中公司這一類侵略機構,也是在滿鐵調查基礎上,以滿鐵人士十河信二為首組建的殖民機構。
二、對華北的經濟掠奪
(一)經濟掠奪計劃
近代以來日本的對外戰爭,始終以領土擴張和經濟掠奪作為主要目的。
日本推行其華北擴張政策更是如此,其各種綱領方案,幾乎都強調了華北的“軍需資源”對於日本的重要性與迫切性。1935年7月,中國駐屯軍制定《關於華北新政權產生之相應經濟開發指導案》,提出“應利用一切機會,促進對交通、資源及金融等方面的投資”。'滿鐵調查部:《中國經濟開發方策及調查資料(中國·立案調查書類·?編1卷之2)》1937年,第97頁。'
7月2日,日本關東軍、“滿鐵”和偽滿財政部、實業部在長春召開聯席會議,制定了掠奪華北資源的具體大綱,其主內容有:
“(一)為開發華北工業、商業、礦業等,特設立大投資公司作總括的投資。該公司為純粹的金融機關,滿鐵、東拓當然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