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強迫改組了重慶的《新蜀報》、《國民公報》,排斥進步記者,杜絕抗戰的進步輿論。
《新華日報》是他們的眼中釘,蔣介石几次進行干預。如1944年7月15日他勒令戰時新聞檢查局徹底檢查《新華日報》:“本日新華日報第3版下欄登載《談中原戰事血的教訓》及《河南大學生的遭遇》,如何此種通訊任其登載,……是否該報有意違檢刊登?以後關於此類故意損害我軍譽之新聞,務須徹底檢查,如報紙違檢刊登,並應切實執行處分,切勿玩蹤為要。”'國民政府軍委會戰時新聞局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新華日報》僅一個月被禁止刊登和刪改的言論與訊息竟達33篇之多。他們不準宣傳抗日,禁止刊登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戰鬥訊息,甚至連“百團大戰”、“延安邊區”等字樣都“絕對禁止登載”。'國民政府軍委會戰時新聞局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所以許多宣傳抗日、宣傳民主的進步報刊被查禁。僅在1941年到1942年之內,就被查禁1400多種。
鄒韜奮等人在全國各地建立的55個生活書店的分店和支店,全部被非法搜查,強行封閉。為了粉飾太平,連各地災荒訊息也被禁止登載。
第三,控制輿論,壟斷新聞。國民黨軍透過特務組織,控制著全國絕大多數的報刊。《中央日報》、《民國日報》、《掃蕩報》、《掃蕩簡報》等各大報都掌握在CC 和復興社特務手裡。他們還強迫收買進步報刊,如CC 曾以13萬元收買上海《立報》,遷至香港,加以人事變動,取消了它的進步性。對拒絕收買的則用打砸搶的辦法加以摧毀,成都的《華西日報》被縱火焚燒。
另外,訓練大批特務記者,分配到各地報社,加強對輿論的控制。國民黨的中央社壟斷一切新聞訊息,國統區的所有報紙必須登載該社的稿件,而解放區的訊息特別是抗日情況一律不準報導。
在國民黨文化專制的逆流下,封建主義、法西斯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喧囂一時。戰國策派宣揚莫管正義不正義的謬論,實際上是為日本侵略者張目,為蔣介石的獨裁主義辯護。張鐵君寫的《三民主義與馬列主義》一書,竭力鼓吹一個主義、一個黨、一個領袖,狂妄地提出必須放棄共產主義,解散共產黨。陶百川寫的《三民主義與共產黨主義》小冊子,歪曲孫中山的在民主義,胡說馬列主義沒有在中國實行的可能,等等。
國民黨在對進步報刊查封的同時,還迫害堅持鬥爭的文化工作者。鄒韜奮被迫出走香港,成都《時事新刊》被封后,記者李亞凡被槍殺,原《大聲》週刊總編輯車耀先被國民黨特務公開殺害。
國民黨對進步文化的摧殘,激起了人們的憤怒。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界人士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周恩來是其傑出的代表。他和文化界的人士廣交朋友,支援他們的鬥爭。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支援,國統區的進步文化在與反動派作鬥爭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四、大後方民主運動的興起
國民黨當局的反動統治和禍國政策,日益遭到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力爭取生活權利,各地群眾不斷掀起抗捐、抗稅鬥爭。在西南、西北地區先後爆發過多次回、漢、苗、瑤等民族起義。
1944年7月,河南桐柏、遂平等縣農民舉行起義,反對第1戰區軍隊敲詐勒索、抽丁抽稅,舉行了大暴動。進入1945年後,這種鬥爭在各地更為普遍地展開。工人為了生產和國家興亡,不得不起來鬥爭。如1944年11月,成都人力車工人集會罷工,抗議國民黨特務行兇打死拉車工人。1945年2月,重慶工人及市民20餘萬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國民黨特務殺害工人胡世合。這次示威對大後方的群眾鬥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反對國民黨統治的學生運動也蓬勃地開展起來。愛國學生是中國民主運動的先鋒。1944年,成都、桂林、樂山等地大學生舉辦演講會、座談會,要求民主與自由,並以鬥爭的實際行動來爭取。1944年5月4日,李公樸、聞一多等著名教授創辦的《自由論壇》,是反對專制獨裁、鼓吹民主自由的喉舌。它大聲疾呼:“我們需要什麼?第一,是自由!第二,是自由!第三,仍是自由!”聞一多號召青年“鬧起來”,“打破可怕的冷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校的昆明西南聯大是大後方民主運動的堡壘。該校和昆明中法大學、雲南大學等校學生3000多人,舉行“時事座談會”,邀請聞一多演講,他痛斥國民黨的專制統治,號召學生為民主和自由而鬥爭。1945年五四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