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一個時候。還鬧出了科舉大案。很多人心裡不免在想。這實在不是個好兆頭。
還好的是,科舉案發生之後不久,朝廷即傳來了秦軍大戰克靈州,斬獲無算的訊息,這樣的訊息確實鼓舞人心,但朝廷之意,還是拿此事來穩定朝野上下動盪的人心,不然的話。這個訊息多數還是要封存在兵部。
直到大將軍趙石回京,不但戰事結束了,而且,西北諸事還有些首尾,但總的來說,很平穩,只等來年繼續收拾殘局罷了,不會再有什麼反覆,而且,獻捷之禮就在眼前。
這個時候。訊息才終於散發了出去,順便。也為之後獻捷大禮造些聲勢,可以想見的,獻捷之後,便是論功行賞了。
不管大將軍趙石怎麼個賞法,但前方將士的百戰之功,卻不能不酬,而且要儘快,要不然,西北許多將士如今還駐守在那冰天雪地之中,封賞再慢些,豈不寒了將士之心?
許多朝臣也想的更遠一些,之後,中原戰事在即,接著封賞伐夏有功將士之機,也能激起東邊諸軍之士氣。
可以說,如今大秦狼顧左右,已經在尋找下一個對手了。
此時伐夏戰事已經告一段落,郭猛鎮西涼,明春可能要進擊沙洲,徹底打通古絲綢之路……
李馳勳鎮興慶,明春除了剿匪之外,或可與郭猛一道,攻擊沙洲之藉辣思義部。
而銀州戰事也落下了帷幕,西夏左廂軍司,祥佑軍司蝟集在一處,未戰已亂,也就是說,兩部鬧起了內訌。
在外敵窺伺之下,結果不用說了,左廂軍司大亂,祥佑軍司接著開啟銀州城門,直接降了大秦。
隨即,種燧自領大軍鎮守銀州,派王覽,取橫山,木華黎取石州。
隨即,木華黎不再進兵,因為冬天到了,草原胡騎,沒有特殊的原因,不會在冬天作戰,當然,如果需要,他們並不畏懼西北的苦寒。
但沒這個必要了,此時張峰聚率兩萬大軍已經取下夏州,之後大軍開始收斂折匯部將士的屍骨,並一路送回延州。
不得不提的是,木華黎率軍北歸之前,命降將麻羅懷恩入橫山,麻羅氏乃山地羌人大族,在橫山中也算一方勢力,不久,橫山諸部遂降。
隨著木華黎率軍北歸,種燧命人一路跟著,陸續收回麟州,豐州,勝州,一直到兀剌海城。
可以說,此時西夏舊地,大半已為秦土,除了駐守沙洲的藉辣思義部以及呆在黑水城的黑水軍司和白馬鎮燕軍司殘部之外,再無其他了……
也就是大將軍回京的第二天,長安城好像一下就變了個樣子,鞭炮之聲不絕於耳,酒樓茶肆之間,人滿為患,到了晚間,彩玉坊一下就活了過來,大冬天的卻是車水馬龍,人流不絕,更有富貴人家,燃放起了煙花,許多人家擺放了香案,虔誠禱告。
整個長安都好像過年一樣……
這一天的興國公府也熱鬧非凡,上門道賀之人,能把門檻踏破了。
長安七家王府,十幾家郡王宅,幾個皇子,朝野重臣,大多都派了人來道賀,並送上禮物,真正上門的卻沒有幾個。
都是老規矩了,興國公府這邊應對從容,對邀約一律回絕,只說大將軍旅途勞乏,又要準備獻捷諸事,不便赴約云云。
外間雖亂,但趙石卻能在這個時候躲個清閒,在內宅晃來晃去,逗弄一下年幼的兒女,和母親妻妾聚在一起,說笑談天,中午時,實實在在吃了一頓團圓飯。
到了晚間,張世傑和禮部尚書方謙兩人到訪,趙石這才在前院擺下酒宴,陪兩人飲酒說話。
張世傑是興國公府實實在在的親戚,上門之後,便先去給老夫人請安,方謙此來,則是和趙石商議獻捷之事的。
獻捷之禮,實際上和祭天大典差不多,一來,宣民以皇家威嚴,二來,昭外邦以大秦強盛。
講究十分繁瑣,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方謙也只能大致的說一說,最後,還要禮部來人,陪在趙石身旁,細細指點。
而最重要的一環,便是獻俘。
說實話,大軍伐夏,党項人被趙石一路殺過去,沒留下多少,党項人的皇親國戚,幾乎斷絕,還沒能捉到西夏皇帝,更無什麼文武百官之類,這樣一來,獻俘會有些尷尬。
不過,趙石帶回了西夏國相李元康的家眷族人,這是一個大頭,另外一個,還帶回了在西夏龍椅上坐了沒幾天的幼帝母子。
這兩母子沒隨党項人權貴北逃,而是被李元康的家人藏在了李元康的國相府,打的主意不用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