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至充軍肅州衛,僅三年即放回。成化八年(1472)又命其子張玄慶襲封正一嗣教真人,並傳旨聘成國公朱儀之女為配,成了明王朝的皇親國戚,地位反較其先輩更加顯赫。明陸容《菽園雜記》卷八載成化年間朝廷給張真人待遇超過衍聖公(孔子後嗣)之事,文曰:‘襲封衍聖公,每歲赴京朝賀,沿途水陸驛傳,起中馬站船廩給;回日,無馬快船裝送。而張真人往回,水陸起上馬站船廩給,且有馬快船之從。‘四十八代張彥?又奉‘詔聘安遠侯柳文之女為繼室,敕留都內外守備官陪往親迎。‘

四十九代張永緒奉‘詔聘定國公徐延德女為配,敕成國公朱希忠、遂安伯陳?議行婚禮‘。以上種種,皆可證明張陵後嗣(正一道首領)在明代前中期所受的尊寵並不亞於宋元。

其次,許多正一道士亦受明王室的尊崇。洪武四年(1371)龍虎山道士鄧仲修隨張正常入覲,次年應詔入京,留居南京朝天宮,主祀祠之事。傅若霖屢隨張正常朝京,洪武初被詔留京師,授格神郎、五音都提點、道錄司左正一,掌神樂觀事。卒賜祭葬。洪武七年明太祖以靈寶齋儀失於文繁,又命鄧仲修、傅若霖與南京朝天宮住持宋宗真等刪繁摭要,重新修纂,並‘設筵以宴享之‘。明太祖為新纂之書(即《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所作的御製序文中稱:‘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tuo,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表現了明太祖對正一道的偏愛及其崇奉正一道的用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聞贛縣祥符宮道士劉淵然‘頗能呼召風雷‘,遣使召至,賜號高道,館朝天宮。以後劉淵然在仁、宣之世被賜號真人、大真人,給二品印誥,與正一真人等,成為明代著名的高道。太祖以後諸帝繼續崇奉正一道。據婁近垣《重修龍虎山志》卷七所載,僅從龍虎山調赴京師任道錄司官員的道士就有林靖樂、曹大鏞、鄧景韶、cao克宏、顏福淵、黃嘉佑、龔繼宗、連克章、王時佐、方定相、陳善道、吳尚禮、邵啟南等十餘人。

至於明世宗之寵通道士邵元節,更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例。據《明史…邵元節傳》等載稱:邵元節(?~1539),江西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嘉靖三年(1524)徵召入京,嘉靖五年(1526)封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玄衍範志默秉誠致一真人。賜銀印,領道教事。尋贈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嘉靖十五年,為世宗建祈嗣醮,該年皇子誕生,錄其禱祀功,授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孫、徒、師鹹進高秩。嘉靖十八年逝世,贈少師,賜祭十壇,有司營葬,用伯爵禮,諡‘文康榮靖‘。

接替其事的道士陶仲文(?~1560),所受寵信更超過邵元節。

除授封真人、禮部尚書外,相繼授少師、少傅、少保,一人兼領三孤,得寵二十年,位極人臣。陶仲文雖非出身龍虎山,但亦屬正一派道士。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在明統治者的支援下,正一派道士還編纂成一部《道藏》。成祖即位初年,曾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四年(1406),又‘敕真人張宇初,前者命爾編修道教書,可早完進來,通類刊版‘。永樂八年,張宇初去世,詔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修。

宣德二年(1427)張宇清卒,未完成。明正統年間又繼續纂修,到正統九年(1444)始行刊板,十年竣事,命名《正統道藏》,計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明神宗萬曆年間,第五十三代天師張國祥又奉命續補《道藏》三十二函,名《萬曆續道藏》。以上正、續《道藏》共五百十二函,五百四十八卷,即現今所存唯一的一部《道藏》,為儲存道教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明中葉以後,由於中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封建制度的動搖崩潰,原來產生於封建社會併為之服務的道教難以自我調整,加上此後的封建統治者大多不崇尚道教,故正一道從此進入衰落時期。正一道首領、即歷代‘天師‘在明中葉後所處的境遇就是最好的說明。嘉靖中嗣教的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嘉靖末卒,無子。吏部主事郭諫臣乘穆宗初政,上章請奪其世封。下江西守臣議,巡撫任士憑等力言宜革,乃去真人號,改授上清觀提點,秩五品,給銅印,以其宗人國祥為之‘。至五十二代張應京,由明入清。清初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為籠絡漢人計,從五十二代張應京至五十五代張錫麟,尚能大體承襲先爵而不墜,續封正一嗣教真人,光祿大夫。但好景不長,乾隆、嘉靖以後,其境遇即每況愈下。

乾隆四年(1739),命‘嗣後真人差委法員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