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命令,而讓臣下繼承祖宗的職位,依次序讓我承擔軍事要職,率 所屬軍隊去治理邊疆,即使遇上您的將帥也不敢違禮迴避。我將盡心竭力到獻出自己的生命,不會有別的想法,對晉王盡到為臣之禮,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君王的。“楚共王說:”晉國是不能同它相爭鬥的。“於是,楚王隆重地禮待知 ,並把他放回晉國了。

【讀解】

知 不愧為一代辯才,他選取了一個戰無不勝的立足點:國家利益。用國家利益作為盾牌,把楚共三層層進逼的三個問題回答得滴水不漏,使對手再也無言以對,於無可奈何之中不得不罷手。知 的防守幾乎達到了最佳境界,無懈可擊。

如果完全以為知 是靈機一動,隨機應變地在玩外交辭令和技巧,並不完全對。他所打的國家利益的牌,既是一種技巧和策略,同時也是合乎情理的真實觀念。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從前傳統的價值觀念已不為人們所信奉,一切注重實№利益,成了普遍的時代潮流。大概除了像孔子這樣的思想家之外,很少有人關注現實利益之外的東西。即使祖先、神靈,在很多情況之下也不過是個招牌,一種表面文章,並不具有實質性的內容。

在一切實№利益之中,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是作為一個忠臣必須烙守的原則,也是他言行舉止的歸依。如果連這一點也不顧,那麼為臣的基本原則便喪失了。無論人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了,他們在實№中或多或少地要追問自己所作所為的目的性,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總要有一個最終的依託。價值、觀念、信仰會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個人也可以在其中作出選擇。但是,國家利益在任何時代都應當是統治集團中的成員必須關注的,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應當以自己的言行來維護國家利益,實№上,他們的個人利益、個人命運,也是同國家利益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國家利益是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如果抽取了國家利益,們愛國主義就成了空洞的、抽象的精神,實№上是不會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

國家利益是非常實在的,非常具體的。統治集團中的成員應當用自己的實№行動來體現,同樣,平民百姓也應當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因為大家的命運是休慼相關的。

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有關說客的是與非

【原文】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1),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2),申之以盟誓(3),重之以昏姻(4)。天禍晉國⑤,文公如 ,惠公如秦。無祿(6),獻公即世(7)。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8)。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9)。亦悔於厥心(10),用集我文公(11)。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冑(12),跋履山川(13),逾越險阻,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見而朝諸秦(14),則亦既報舊德矣(15)。鄭人怒君之疆埸(16),我文公帥諸候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17)。諸候疾之(18),將致命於秦(19)。文公恐懼,綏靜諸侯(20),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21)。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22),蔑死我君,寡我襄公(25),迭我淆地(26),奸絕我好(27),代我保城(26)。殄滅我費滑(27),散離我兄弟(28),撓亂我同盟(29),傾復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淆之師。猶願放罪於穆公(30),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31)。天誘其衷(32),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穆、襄即世(33),康、靈即位(34)。康公,我之自出(35),又欲闕翦我公室(36),傾覆我社稷,帥我螫賊(37),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俊(38),入我河曲(39),伐我涑川(40),俘我王官(41),翦我羈馬(42),我以是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43),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44),我君景公引 西望曰(45):”庶撫我乎(46)!‘君亦不惠稱盟(47),利吾有狄難(48),入我河縣(49),焚我箕、郜(50),芟夷我農功(51),虔劉我邊垂(52),我以是有輔氏之聚(53)。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54):“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55)。君又不祥(56),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