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情況很快又恢復正常,到了1926年年底的時候,股價已經基本回到了年初的水平。
在經歷1926年的大幅度回撥之後,人們的樂觀情緒更加不可遏制,即使兩個多月下跌20%的崩盤也能很快恢復,還有什麼可怕的呢?股票價格開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上漲。1927年全年,只有兩個月股票指數沒有上漲。
這種樂觀的情緒,在當年5月美國飛行員林德博格駕駛飛機飛躍大西洋的時候,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1927年5月20日,林德博格駕駛著“聖路易斯精神號”從紐約長島的羅斯福機場起飛,並在5月21日降落在巴黎的布林歇機場。他用33小時的時間,飛行了5 778千米的航程,創造了單人直飛大西洋的奇蹟。10萬現場的觀眾被這個奇蹟刺激得幾乎發瘋,他們一擁而上,希望能夠留下點“紀念品”,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就把“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撕成了碎片。
在這個時候,美國的投資者雖然沒有機會搶奪飛機的碎片,但他們在搶購飛機公司的股票上的瘋狂的勁頭絲毫不比法國人差。因為林德博格駕駛的“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選用了萊特飛機公司的發動機,於是萊特飛機公司的股票就立即成為大家搶購的物件。後來一位著名的工業家報道說,他在林德博格起飛前買了萊特飛機公司的股票,當他一小時後來到辦公室時,股票已經上漲了65美元。
儘管人們樂觀情緒高漲,但後來的研究者普遍認為,實際上正是在1927年,美國經濟開始顯示出走下坡路的徵兆。這一年,美國聯邦工業指數――一個反應美國工業生產水平的指標出現了小幅度的下跌,這是本輪經濟繁榮以來該指數第一次下跌。就在那一年的夏天,本輪美國經濟繁榮最重要的支撐之一――汽車工業也出現了轉折,亨利·福特宣佈停止生產大名鼎鼎的T型轎車――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款轎車,轉而開發新的車型。受此影響,股市在那個月出現了小幅下挫,但很快又恢復過來。經過這次“洗盤”,股市似乎顯得更加堅不可摧。
在1927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還做了一件事情,大部分美國人都對此事毫不關注。但在大崩潰以後,這件事情被很多人認為是災難的根源所在,做這個決策的官員則被罵成是和叛國者差不多的罪人。這件事情就是聯儲銀行把再貼現率從4%降低到了3。5%。
所謂“再貼現率”,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各大銀行從聯邦儲備銀行借錢的年利息率。當再貼現率比較高的時候,銀行從聯邦儲備銀行借錢的成本就比較高,從理論上講,它們就會少借錢,在發放貸款的時候也會更加謹慎。這樣整個社會的資金就會減少。如果在貼現率降低,銀行借錢的成本就會下降,它們就會有更強的發放貸款的衝動,這樣整個社會的資金就會增加。如果社會上的流動資金很多,人們就會有更多的錢來買股票,也就會推動股價上漲。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情況。
。▲虹橋▲書吧▲
第22節:第三章:空頭不死,漲勢不止:燃燒的1929(6)
這個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後來名震世界的英國首相、二戰英雄溫斯頓·邱吉爾。
邱吉爾在當時還沒有當上英國首相,只是財政大臣。儘管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證明他是一個傑出的戰時領袖,但他對財政問題確實一無所知。邱吉爾從小就在文學和藝術上顯示出驚人的天賦,但在數學上卻是不擇不扣的白痴,他數學考試從來沒有及過格,而且對數學也毫無興趣。當他媽媽逼著他學數學的時候,他就把他老爹小時候的數學成績單翻出來說:“我爸爸小時候數學就不及格,所以我根本就不是學數學的料。”
邱吉爾對數學如此反感,也就不可能對財政和經濟學有什麼興趣。他之所以成為英國財政大臣,完全是政黨政治鬥爭的結果。因為他是黨內的二把手,根據慣例,執政黨一把手當首相,二把手當財政大臣,就這麼簡單。
邱吉爾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好領導,所以他把所有的財政問題都交給手下那些專家去弄,自己只負責在檔案上簽字和做報告的時候照著念就行了,倒也沒出什麼大的差錯。但他同時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老想幹一番大事業,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他提供了最好的舞臺,但在財政大臣這個舞臺上,他乾的大事業只會導致災難。在邱吉爾看來,英鎊相對於美元的弱勢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有損偉大的大英帝國的光榮。他決定恢復昔日的“輝煌的英鎊”,也就是可以兌換4。86美元的英鎊。
英鎊的貶值,是英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