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白居易傳 七 擢第京師

七 擢第京師

透過科舉取士,透過文牘考試選任官吏,是大唐皇家的人事方法。

在各地學館唸書的“生徒”是科舉考生的主要來源,另一類未入學館者自己向所在州縣報考,即白居易這樣的“鄉貢”。

“進士”一科,尤為重要,許多名臣由此出身。進士試實際上是詩賦比賽,對文人的吸引力和及第的難度可想而知。

長安都城,軒車高乘絡繹不絕,笙蕭歌舞喧鬧不止,可白居易只能向隅而立,苦誦苦背,日暮霞落,青山空空,夜半三更,明月寂寂,捲簾下是應試者的滿腹愁緒,悵惘中是思鄉人的兩眼淚光。

自二十歲以來,白居易苦讀詩書不敢有片刻懈怠,白晝課賦,夜間課書,間歇課詩,不遑寢息,以至於口舌生急瘡,手肘成胼胝,正值青年卻異常瘦弱,年齡未老而齒髮早衰,勤學苦讀至此,想想難免悲哀。

進士試,百里選一的及第率,考生姓名亦不密封,都為權貴提供了舞弊之機。因此,考生們怕白費了十年苦讀,競相置辦禮物,奔走豪門,希望得到推薦,得到提攜,增加及第的把握,是為“行卷”。

白居易自然也希望得到幫助,但作為一個文采斐然的才子,他需要的不是試外援引,而是主試官的正直公允。怎奈“行卷”惡風鋪張,一介文士無力倖免,白居易也於貞元十六年正月向給事中陳京投遞“行卷”,並附長信一封,措辭雖然不亢不卑,企求得到吹噓揄揚的心思已然傳達——

正月吉日,鄉貢進士白居易謹遣家童奉書獻於給事閣下。伏以給事門屏間,請謁者如林,獻書者如雲。多則多矣,然聽其辭,一辭也,觀其意,一意也。何者?率不過有望於吹噓翦拂耳。居易則不然。今所以不請謁而奉書者,但欲貢所誠,質所疑而已,非如眾士有求於吹噓翦拂也。給事得不獨為之少留意乎……

貞元十六年二月十四日,中書舍人高郢主持的進士試如期舉行,試《性習相近遠賦》和《玉水記方流詩》,策五道。白居易以第四名高中。在同榜進士陳權、王鑑、鄭俞、吳丹、杜文穎、崔玄亮等十七人中,時年二十九歲的白居易還是最年輕的一個。

依照禮俗,新科進士放榜之後要參拜座主,謁見宰相,以及慈恩寺題名、大雁塔留念、曲江宴遊、出席杏園探花宴等一系列禮儀活動。白居易一一參與之後,便是迫不及待地東歸洛陽,報喜母親。

離京之際,同科進士設宴歡送,同唱衣錦還鄉曲。

十年苦讀一舉成名,上榜未覺得高貴,省親方感到榮光。同榜一起相送,絲管雅聲響徹京郊。人生得意,離別之恨也忽然消散了,酒至半酣,長途旅行也不算什麼了。翩翩東歸,馬蹄輕盈,春日蒞鄉,該是何等美好啊。

白居易回到洛陽,一家人皆大歡喜。但在歡笑聲中,他並沒有陶醉。因為進士及第只不過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並不馬上授給官爵,要得到職位還需經過吏部選試。選試過關,呈請皇上,才能授給官職。為了對付更高一級的選試,他必須繼續勤奮學習。

在洛陽短暫停留,白居易便赴宣城拜謝崔衍的“貢”舉之情,同時也希望得到崔衍的繼續推薦、提拔——

……身忝鄉人薦,名因國士誰。提攜增善價,拂試長妍姿。……霄漢程雖在,風塵跡尚卑。弊衣羞布素,敗屋厭茅茨。養乏晨昏膳,居無伏臘資。盛時貧可恥,壯歲病堪嗤。擢第名方立,耽書力未疲。磨鉛重剸割,策蹇再賓士。相馬須憐瘦,呼鷹正及飢。扶搖重借便,會有答恩時。

於宣城小住之後白居易遂去饒州浮樑長兄白幼文任所。以新科進士身份與兄長相聚,心中比較愉快,一直住到秋天,方歸符離故居。 txt小說上傳分享

白居易傳 八 再會湘靈

八 再會湘靈

白居易迴歸符離已是貞元十六年秋風蕭瑟的九月天氣了。

符離又剛剛經歷了一場戰亂——泗濠節度使張建封病卒,部下推舉其子為留後,德宗不許,致使軍亂,德宗命淮南節度使杜佑*之,竟然大敗,九月德宗不得不詔書張建封之子為留後。

雖說是場鬧劇,也畢竟經過兵燹,悲風殺氣,染遍山河,生民塗炭,瘡痍遍佈,惟有流溝山下的寺院,門前依舊靜靜地飄著白雲。

這次在符離,白居易處理了外祖母的喪事,盡了孝心。

白居易此番符離逗留堪為清淨,除了必要的外出交際,便是讀書作文,預備皇家的拔萃考試。能在符離較長時間地待下去,還因為湘靈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