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懷念一位烈士

經過多年的戰爭,

他生滿花發。

兒子站在石磨,

問他打死幾個敵人。

好多年後,這個村子,

知道有一個年輕人,參加了戰爭。

他何名何姓,

從來只被子彈識認。

那些秋石夏草,

將肩章深埋,

只被後人,

挖出屍骨骸骸。

他是否常想,

兒子幾歲了,

站在石磨,

問他打死了幾個敵人。

小村依然寧靜,戰士告別父母,

參加了光輝歲月。

歲月遠去,

戰士參加了光輝歲月。

即使風雲變幻,

墓碑是山野,

戰士總是看著遠方,

他參加了光輝歲月。

幾十年後,我只聽說,

有個戰士死在異鄉,

這裡的人們,流著烈士的血。

他重複著,他的光輝歲月。

他重複著,他的光輝歲月。 。 想看書來

尾末 1

穆樂坐在窗前,他靜靜地坐著,他在思考一些問題。

為了保證真實性,我將這些問題照錄於此:

想起人類的文明走到今天,對於文明中的任何生命,人生總是一個圓,它使得每個人的生命都相似而飽滿,即使是輝煌的或者平靜的,是*的或者冷淡的,是高尚的或者落寞的。我們似乎總也逃脫不了那個吊橋,那些*之橋,那些親情之橋,那些愛情之橋,那些苦難之橋,那些許許多多的橋,他們是所有生命之橋。

當我還想到最初提起的人之生命的五個部分,親情、愛情、受制於人、受制於己、苦難,它們共同使我們的生命之橋完整,讓我們的人生之“圓”完整。

可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之間的詳細關係,儘管我們都希望苦難之橋是最小的一部分,但是有時候卻適得其反,它總是壓得人生喘不過氣。

而且不是我們的一生,在下一個,再下一個,或者我們的另一個輪迴,再一個輪迴,我們是否同樣要經歷苦難之橋。

你一定不相信你還有前生,你的前生是你“此生輪迴”的“之前輪迴”,你在前生經歷了苦難之橋,即便你因此而放棄了生命。你知道你來到“此生輪迴”,你是否還要經歷苦難之橋。你在“此生輪迴”經歷了苦難之橋,你的“下世輪迴”是否還要經歷苦難之橋。

即使輪迴是虛妄的說法,你活著的時候,苦難之橋佔據了你的最巨大的部分,你是否因此而拋棄你的生命之圓呢。

也許你經歷的苦難比起所有的人都要沉重,但是你要相信任何人的圓都是完整的,你不是一個半圓或者幾分之一圓,即使你擁有的親情少之又少,你擁有的愛情像乾燥骯髒的稻草,但是你的圓總是完整的。

人生就是要將這個圓畫完,你起筆的時候,是起點,你畫完的時候,是在起點之上附上一點。

這是吊橋的原理,你看到的吊橋總是一段弧,矗立在水面之上,其實它只是整個圓的一部分,因為其他的部分和它共同構建一個圓,它們指向圓心。

如果期望吊橋跨越更遠的區域,它的整個圓就要更大更廣闊。

如果吊橋被壓彎,整個圓就會收縮。

而苦難之橋在圓的最下面,圓的其他部分越來越大,只會使吊橋所受的承重越來越大。

如果吊橋承重越來越大,就會被壓彎,整個圓將就收縮。

這就是它們互相依賴和矛盾的關係。

尾末 2

還有一些部分,似乎它們並不在人生之圓之列,我將它們稱為“空靈”,譬如純粹的追求,對於美,或者形於藝術美的;譬如純粹的信念;譬如熱烈的生命理念;譬如和平;譬如寬恕和仁。仁是孔子的教義核心,而最古老的“仁”為一豎兩橫,就像《易經》裡代表的陽和陰,象徵著天地萬物。它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部分,或者有些還超越感官的能力(超感官知覺,即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它們並不是親情,愛情,苦難,也不歸於受制於人或者受制於己。

它們同樣歸列在人生之圓,是在圓核的地方,是一個定量大小的圓。它不隨整個圓而變化,即使圓在變大或者變小,它仍然是一個定量大小的圓。但是它的變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