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王鼎鈞的文學生命豐富。論時代,他歷經抗戰、內戰、臺北時期和紐約時期;論文學潮流,眼見寫實主義掛帥、現代主義掛帥到後現代。文學發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導向、黨部導向、學院導向、本土導向和市場導向幾個階段,兼收幷蓄,取精用宏,以“良工式古不違時”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

1978年應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之聘來美,任職雙語教程中心,編寫美國雙語教育所用中文教材。退休後定居紐約,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時段完成。2001年,臺灣爾雅出版社出版他的選集,名曰《風雨陰晴》,此書顯現了王鼎鈞散文之多面風格及特色。

作文十九問

“作文三書”總序啟迪心智 助人聰明《作文三書》第二問(1)

《作文三書》第二問(2)

《作文三書》第二問(3)

《作文三書》第三問(1)

《作文三書》第三問(2)

《作文三書》第三問(3)

《作文三書》第四問(1)

《作文三書》第四問(2)

《作文三書》第四問(3)

《作文三書》第五問(1)

《作文三書》第五問(2)

作文三書》第五問(3)

《作文三書》第六問(1)

《作文三書》第六問(2)

《作文三書》第六問(3)

《作文三書》第七問(1)

《作文三書》第七問(2)

《作文三書》第七問(3)

《作文三書》第八問(1)

《作文三書》第八問(2)

《作文三書》第八問(3)

《作文三書》第九問(1)

《作文三書》第九問(2)

《作文三書》第九問(3)

《作文三書》第十一問(1)

《作文三書》第十一問(2)

《作文三書》第十一問(3)

《作文三書》第十九問(1)

《作文三書》第十九問(2)

《作文三書》第十九問(3)

啟迪心智 助人聰明

——讀王鼎鈞《作文三書》

秦兆基

作文難寫,作文難教,講作文的書難讀,已被學校師生、家長和社會人士視為不爭的難題。讀了王鼎鈞先生《作文三書》(下稱《三書》),大有茅塞頓開之感,覺得這些問題似乎不難解決了。因為王先生這套關於作文的著作著眼於文心的啟迪,想盡力使讀者聰明起來,讓寫作技巧得之於心,運之於手,做到像金庸武俠小說所說的“身劍合一”的境地,而不是要人們僅僅記住一些有關寫作的條文、名詞,食而不化。

《三書》是個系列作文讀物,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側重點而又相互聯絡成為一個整體。

《作文七巧》是《三書》的第一本。“七巧”,推測其書名的含義,大約有兩層:一是講作文的七種基本技巧,或者說,基本方法;一是講它如中國傳統玩具七巧板,拼接起來,變化萬千。

先談前一點,“七巧”,指書中所論及的直敘、倒敘、抒情、描寫、歸納、演繹、綜合等寫作技法。這裡需要弄清楚兩方面的問題,第一,這七種寫作技巧,能不能算是基本技巧?在目錄中,為了便於理解,作者把“七巧”歸納一下,分屬記敘、抒情、描寫、議論和綜合運用等五類。稍稍想一想,天下文章雖多,也就是記敘、抒情、描寫、議論幾大類,文章中應用到的基本技法,大體就是這些。王鼎鈞先生分析了古代的一些名文,諸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秋聲賦》,讓人信服地看出了一點:文章寫來寫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總是在運用這些基本方法去表情達意。第二, 按“七巧” 學習作文,能不能切實地幫助中學生提高寫作水平?能不能使他們在作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對於一般讀者、大學生寫作上會不會有所得益?應該說是不難見到成效的。此書風行臺灣、香港二十餘年,眾多學子從中得益。山東棗莊學院的楊傳珍老師在大學寫作課中作為教材,進行了對比試驗,“一年下來,聽‘作文三書’的學生,寫作水平明顯高於聽教材(指通用大學寫作教材)”。現行的大學寫作教材與中學語文課本,也包括語文教輔讀物,“學術本位”的色彩很濃,總是追求完整系統,從寫作的基礎理論講起,寫作素養、寫作能力、寫作過程、文體寫作、各種命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