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不宜擴張過快”。
“嗯,你也看到新軍了?”
“大軍返城時,半途間正好遇到‘操’練新卒的徐公向,我便與他閒談了幾句”
李賢來了興致,“依你之見,新卒多久可以形成戰力?”
“若論‘操’演兵士,徐公向當為第一,只要做到令行禁止,上得戰場便能殺得人”
太史慈並沒有直接說出形成戰力的時間,而是對徐盛的能力表示讚賞。
李賢也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他笑道:“這次北海軍折損的人馬可以從新卒中遴選,等到李典、于禁回返,我打算將新卒‘交’給他們,另立兩營”。
太史慈與李典、于禁接觸不多,不過卻也知道,這兩人是有真才實幹的,“只要使君覺得李、樂二人可靠,此事倒也可行”。
“袁公路難耐寂寞,已經兵發揚州,陶恭祖抵擋不住,前來求援,我便讓李典、于禁去了徐州”
太史慈領軍在外,對徐州的局勢卻是不曾瞭解,“喔?戰況如何?”
“李典、于禁用計燒了袁公路的糧秣,袁軍無糧,只好退兵了”
太史慈笑道:“恭喜使君又得兩員大將”。
徐州之役,可以說是李賢考校李典、于禁的手段。
倘若李典、于禁實力不濟,或者說有三心二意,絕對不會任憑李賢驅使,現在,兩人用一場大勝來報答李賢的信任,自然算是透過了考校,就算李賢破格提拔,想必也會少去很多非議。
如今李賢麾下武將頗多,拿得出手的文臣謀士卻少之又少。
原本國相府的那些官員,多數都是些誇誇其談之輩,少有真才實學,就算李賢想用他們,都有些無處下手。
之前太史慈北征樂安國的時候,李賢特意囑咐過,讓其注意沿途間的人才,此番,藉著話頭,李賢便問道:“子義在樂安國內可有收穫?”
太史慈明白,這收穫自然不是錢糧方面的,而是人才,他知道李賢求賢如渴,當即應諾道:“北上臨濟城的時候,沿途間偶遇劇縣名士徐幹,他見我軍卒秋毫無犯,當下應諾隨軍回返”。
徐幹,這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呀,其人在青州頗有名氣,如果能夠將其收入麾下,對其他的文人士子肯定有“拋磚引‘玉’”之功效。
李賢喜上眉梢:“那徐幹現在何處?”
“應該還在城內,他身份特殊,不好過分約束,不過他答應我,日落之前會到郡府外等候”
名士肯定有名士的脾氣,李賢表示理解,了卻了一樁心事,他又想到了城外的軍卒,嘴裡道:“今夜便取消酒禁,讓將士們開懷暢飲,如此可好?”
太史慈自然沒有異議,麾下兵馬廝殺了這麼久,就像一張繃緊了弦的彎弓,偶爾也需要放鬆一下,畢竟,一鬆一馳才是長久之道。
二人又閒談了一陣,太史慈便告辭離去。
大軍駐紮在城外,沒有人坐鎮指揮,很容易鬧出‘亂’子來。
對待凱旋的軍士,李賢自然不會吝嗇,光是酒‘肉’就裝滿了幾十車。
北海軍卒見罷之後自然大喜過望,他們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唱著葷曲,吹著牛皮,很是快活。
。。。
第三百零四章名士徐幹
北海軍駐紮在城外,李賢身為青州刺史,自然要到軍中轉一圈,以示重視,不過,由於惦記著徐幹,李賢沒敢在軍中耽擱太久,日落之前他便回到城中。
剛在廳中待了沒多久,李賢便聽到衛卒來報,說外頭有人求見。
李賢不敢怠慢,他急忙迎出‘門’外。
或明或暗的氣死風燈下,只見一名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子背手而立,他頭纏方巾,身著青衫,顯得很是自信。
“可是徐幹徐偉長先生?”李賢明知故問。
徐幹微微頜首,他拱了拱手,道:“正是區區在下,不知足下可是李使君?”
李賢笑道:“正是我,貴客盈‘門’,還請入內詳談”。
徐幹白日間在城內轉了一圈,他沒想到,都昌城竟然有了這麼大的變化。
比起數年前的郡城,如今的都昌城更顯整潔、繁華,這讓徐幹很是好奇,能夠將郡城治理的如此賞心悅目的郡守,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賢身材高大,雖說出身寒‘門’,可身上卻自有一股氣質。
甫一見面,徐幹就對李賢有了幾分好感。
倘若是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之輩,就算徐幹不會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