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開口問,就先被身後一個人把思路給打斷了——“汝今何故到此?”

張祿聞言,心中微微一凜,匆忙轉過身來,就見僅僅數步之外,昂然而立一位中年人。就見這人年貌在三十到五十之間,身高八尺,面色白皙,鬚髮如同墨染,雙瞳有若點漆。他還穿著一身素白衣衫,腰上扎著黑色絲帶,整個人黑是黑、白是白,統共就這兩種顏色,並且顯得是涇渭分明。張祿第一反應,這是武俠小說裡的“黑白子”吧?

實話說此人相貌非常普通,要不是這黑白兩色太過特殊,身量也高,就完全不可能給旁人留下絲毫印象,前一刻才見過,轉頭就能忘嘍。可也正因為這白中雜黑,黑中見白,非常各色,張祿曾經遠遠望見過一回,就把此人給深深鏤刻在腦海中啦。

他還是不久前在張堅所展示的幻境中見過此人……仙的,之所以有印象,一在裝扮,二就是此仙之名在史書上也有記載,不屬於人間無名之輩。對於凡間有傳說的仙人,張祿自然印象深刻,比方說西王母、東王公、羿、老子、劉累、祝雞翁,等等,也包括了面前此仙。

所以他趕緊拱手致禮:“仙長所喚者,得非祿耶?”你是在跟我說話嗎?

對方聞言,倒不禁疑惑:“汝何以知吾天上來耶?”

張祿心說因為我曾經見過你,也知道劉累將會派個仙人下凡,來代替裴玄仁指導我的功課。當然這話他不能明說,否則就等於是出賣了張堅啦,先不提他跟張堅之間的交情,張堅希望他將來登仙后可為奧援,他也希望能夠有張堅相助,才不至於異日遭了天公的毒手。不過張祿也考慮到了,自己要是假裝見面不識,一開口就“你誰啊”,難免會被對方瞧出破綻來,倘若有心探查,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把張堅給揪出來。

終究自己在表演方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而且仙人是那麼好騙的嗎?你不多繞幾個彎子,就想瞞得過仙人?這不扯淡呢嘛。

於是微微一笑,回答說:“仙長能近祿五步而祿不覺,必非凡人也——竟自天上來耶?”我可沒說你是仙人啊,是你自己暴露的。原本那聲“仙長”,只是尊稱而已,知道你是修道人,而且道行比我深,所以靠我那麼近,若非張口開聲,我都毫無察覺。

對方上下打量了他幾眼,不禁捋須微笑道:“孺子可教也。”隨即一昂頭:“吾安期生也,奉天公之命,導汝得道。”

張祿裝模作樣地瞪大了眼睛,然後“撲通”一聲,納頭便拜:“安丘先生到此,弟子有眼不識,恕罪!”

對面要是張堅、裴玄仁這類對他比較瞭解的,必然當場質問,你這是幹嘛?你真是張祿嗎?這麼大驚小怪的,是有什麼事兒瞞著我呢吧。可是在安期生看來,一介凡人,驟遇神仙,跪下就磕頭,這事兒很正常啊——想當初自己還沒有登仙呢,秦始皇派來求不死藥的官員,哪個不是這副德性?

安期生,民間又稱為“千歲翁”、“安丘先生”,本是齊地方士。《史記·樂毅列傳》裡曾經提到過,樂毅有個同族名叫樂成公——“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同書《孝武本紀》記載,著名的方士李少君也曾經向漢武帝吹噓說:“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

因為東漢盛行讖緯,方士漸息而儒玄初興,所以對於這類史書上明文有載的仙人,各地的民間傳說很多。據說安期生本是琅邪人,曾經在東海邊賣過藥,秦始皇東遊至海,召他前來,懇談了三日三夜,賞賜下無數金銀絹帛。但是安期生把那些寶物全都拋下了,留書一封,要始皇“後數年求我於蓬萊山”——後來始皇派徐巿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海,據說就是去尋找安期生的。

當然啦,正經史書上說徐巿是奉命去找蓬萊仙山,去訪不死仙藥,可架不住民間傳說有本事硬拗啊:安期生原本就是賣藥的,他手裡有不死藥很正常啊,要不然秦始皇沒事兒幹嘛賞他金帛?那都是藥費!而且安期生自打離開大陸,去向無蹤,不用問,必然是登了蓬萊仙島啦。所以找蓬萊,那就是找安期生。

根據張祿後來對安期生的探問,才知道民間傳說不老靠譜的,但也是空穴來風,未為無因。安期生凡間修行,不足千年,“千歲翁”云云都是訛傳,他確實曾在東海邊煉過丹,燒過藥,可是輕易不賣。秦始皇也確實聞名而訪過他,但沒親自登門,只派了幾名官吏過來,齎了重寶,要買不死藥。結果安期生說我沒有不死藥,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賣給凡人,直接就跑路下海了——此後三十年間,便即登天,成就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