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不知是好是壞,聽說關內不少地方有暴亂,希望我的老家沒事,千萬不要讓我遇見。”

“嘿嘿,最倒黴的不是遇見暴亂,是回鄉之後趕上官府徵兵,又被送回神雄關。”

神雄關內的百姓大都是商人,因此急著離城返回原籍,又怕被徵兵、徵錢,眾人連連唉聲嘆氣,“武帝爺的時候”被頻繁提起,相隔沒有幾年,百姓忘了武帝晚期的殘暴,只記得風調雨順,人人安居樂業。

“老丈,你是從北面來的吧?”有人問道。

房大業嗯了一聲,他不喜歡閒聊天。

“碎鐵城怎麼樣,能守住嗎?”

房大業尋思了一會,“大概能守住十至十五天,關內援軍若是遲遲不至,那就危險了。”

“關內哪還有兵啊,都去平定暴亂,內憂外患趕到一塊了。”

“大楚自知有內憂外患,匈奴人未必知道,他們連敗了幾十年,必定心虛,楚軍只要顯出鬥志,或許能將匈奴人逼退。”

房大業說話不像普通百姓,周圍的人對他肅然起敬,又為他讓出一點地方,甚至有人遞過來一壺燙過的熱酒,房大業喝了兩口,一股暖意由腹部流向四肢,倍感舒適。

“聽您的意思,應該先除外患,再平內憂了?”有人問道。

房大業在鎮北將軍面前惜字如金,面對一群百姓卻能侃侃而談,“關內暴亂頻發,無非是因為百姓財力不足,這幾年賦斂過重,因此民不聊生,一受鼓動,就加入了盜匪團伙。這裡面,重賦為因,暴亂為果,重賦主要又是為了與匈奴決戰。平定內憂並不能減賦,擊敗匈奴卻能還利於民,暴亂自消。”

眾人聽不太懂,卻越發敬畏,一名老人問道:“如今暴亂分散在郡縣,若不及時平定,只怕冬後就會連成一片,到時候減賦也沒用了吧?”

“對暴亂當然不能放縱,可是不用非得剿滅,各郡縣守住關口,阻止亂民離開本地就是了。只怕一點,匈奴人遠在塞外,暴亂近在腹背,朝廷懼近輕遠,兵力都用在平亂上,最後內亂未平,匈奴人卻已進關,再想攆出去可就不容易了。”

百姓不懂那麼多,只覺得老人說得極有道理,一名中年女子笑道:“您能看得這麼透徹,朝廷不至於犯錯吧。”

“應該不會。”房大業不想驚嚇這群人,他甚至不明白自己說這些幹嘛,可想法油然而生,非要脫口而出,遺憾的是,眼前沒有合適的聽眾。

突然間,老將軍意興闌珊,垂下頭,專心烤火。

又有一人恭敬地問:“老先生,您是朝廷命官吧?”

“我是一名犯人,剛被釋放。”

此言一出,篝火周圍一下子安靜下來,只聽得木柴噼叭作響,以及風聲呼嘯。

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敢在這樣的夜裡和這樣的地面上疾馳,有點奇怪,眾人都向官道上望去。駛來的是三名騎士,有人熱心地喊道:“過來烤烤火……”

話未說完,三名騎士已經停下,穿著盔甲,一看就是軍中將士。沒人吱聲了,一是怕官,二是不敢耽擱軍務。

“請問可有人見過一位老者?六十歲左右,身材高大,獨自一人,騎馬。”一名騎士大聲詢問。

幾乎不用打量,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新加入的老丈。

房大業重重嘆了口氣,轉身走向自己的坐騎,官道上的騎士看到了他,“那不就是……將軍……”

韓孺子跳下馬,心裡很高興,總算追上了,比預想得要順利,他準備了許多話,無論如何也要留住這位老將軍。

房大業牽著馬來到官道上,向鎮北將軍行禮,問道:“鎮北將軍能調動多少軍隊?”

韓孺子沒料到首先提問的會是房大業,愣了一下,“我正在爭取……”

“換個問法吧,鎮北將軍希望調動多少軍隊?”

韓孺子想了一會,“我希望調動所有楚軍。”

“好,我跟你回去。”

房大業跳上馬。

韓孺子又愣住了,可目的畢竟達到,他也翻身上馬,與房大業並駕,一同順原路走向神雄關,很快就談起了當前大勢,房大業一反常態,嘴裡滔滔不絕,韓孺子只有聽的份。

路邊篝火周圍,一名老者道:“我就說這不是普通人,肯定是落難的大官,又被請回去了,你們都記得吧,剛才是我把他叫住的。”

“三叔,你看誰都請人家過來,不只是他。”

“請人的那位將軍,你們沒認出來嗎?神雄關大堂裡就是他給咱們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