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我知道孔子還特別強調一個東西,就是“中庸之道”,它又該怎麼理解呢?

‖餘秋雨:如果說君子之道側重於人格論,那麼中庸之道便側重於方法論。中庸之道是反對極端主義和單邊主義的一種制衡哲學。我估計,你們的父母一輩,甚至祖父、祖母一輩,都會有人誤會中庸之道是不分是非地搞折中,是誰也不得罪地和稀泥,這完全搞錯了。人類太容易走極端了,能不能在兩個極端之間找一條最有分寸、最恰當、最合適的路?其實儒家的好處就是相信這條路的存在,即使一時找不到,它也存在。這種信念,變成了一種理想,一種信仰,因此方法論也就變成了目的論。

我特別需要提醒年輕學生的是,要認識中庸之道的意義,首先要認識極端主義的禍害。我們在說極端主義的時候,不能完全指稱那些恐怖主義分子。實際上我們每個年輕人都有可能沾染極端主義思維。極端主義的初極形態就是追求“痛快”,追求“危言聳聽”;極端主義的高階形態就是爭取成為站在懸崖峭壁上的“英雄”。為什麼是站在懸崖峭壁上的呢?因為這些人越要吸引觀瞻,就要把對立面看得越大、越強,結果把自己腳下的土地越逼越小。我見過發動農村族群械鬥的首領“*”時期的造反派頭頭,以及目前某些極端民族主義者和族群分裂主義者,幾乎都是這樣。他們為什麼能成為首領?因為提出的口號特別刺激。特別刺激的口號一定是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