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不去朝聖珠穆朗瑪,此生將難以帶著靈魂上路。說不清什麼時候開始凝聚的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結,但是這種情結卻在日夜孤單的人生中,堆積如荒漠的沙粒,讓他無法承受,以致讓他開始失眠。

第一次上西藏是1986年。那次他坐的是飛機,穿行在雲朵之上,看寂寞遼闊的西藏,他很想告訴他的心上人:這不是夢幻,這一切都是真的,他在雲朵上想她,念她。可是漫漫人生路,那個與他結伴同行的人已提前離他去了……

第二次上西藏是1992年。那次他坐的是汽車,在雲霧中的青藏線上,熾烈的陽光打在他蒼白的臉龐上,他在路上寫了封長長的信寄給那個同樣在年輕時候失去伴侶的友人:西藏乾淨的陽光可以洗去你的憂傷,從而讓你甩掉過重的負擔……

第三次上西藏是1999年,第四次上西藏是2003年。直到第五次上西藏的2006年5月,他選擇了自駕車。與前四次進藏不同的是,他不再獨自一個人,而是成了在一群白髮人中略多幾根黑髮的引路人。他看上去精神充沛,十分健談。他帶著他們一行27人,從上海坐火車到成都,然後從成都自駕車打川藏線上路,途經二郎山、八宿、林芝、八一、巴河橋、米林、江孜、日喀則、定日,穿越茫茫雪域縱橫的地理等高線,夜宿珠峰大本營,最後抵達金碧輝煌的拉薩。

他們一路行來,一路唱著一首首古老的西藏民歌,一路蓋下一個個紀念地名的郵戳,一路報給家人一聲聲平安的電話,一路給自己攝下一幅幅雪山與花朵陪伴的倩影,無比愉悅,無不痛快,那一張張喜悅的表情仿若早已回到了童年。

他們當中有的是科研退休幹部,有的是鄰家小院的守門老人,還有下崗工人,他們平均年齡70有5,最大的83歲。其中,還有三對老夫妻。在他們環遊西藏的人員名單下面寫著這樣幾條注意事項:1。請隨帶個人相關證件(老年證、身份證、離休證、護照、邊境證等)。2。帶好各自的常用藥品(西洋參、紅景天、多種維生素等)。3。請帶好生活必需品(秋衣、睡袋)、銀行卡(農行、建行)手機、照相機、攝像機、膠捲、墨鏡、防曬霜、一次性雨衣、手電筒、針線包等。4。妥善保管好個人的貴重物品。

其實,不僅是我一個人知道,在抵達西藏之前,他們已經騎腳踏車環遊過不少名山大川。也許,許多人都知道,對於西藏這樣一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地方,他們不是要去征服,也不是去走馬觀花奪取風景的美麗,不是為搞藝術去補充生活,也不是為窺探新奇與神秘,可以毫無疑義地說他們是在挑戰自己,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戰勝一次自己,即使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裡前進一小步,也可能創下人生遲暮的新高度。

……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去西藏,越來越多的人都有自己的西藏,越來越多的人結伴同行在西藏的路上。當熱愛西藏成為一種宗教信仰的時候,誰又能想到,那個從年輕時開始一直到老都在不停闖進西藏的男人,他內心的西藏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宗教呢?

珠峰離拉薩究竟有多遠(1)

你去過珠峰嗎?

我知道身在拉薩的藏族人,多數是沒有去過珠峰的。許多時候,他們無動於衷見到的珠峰只是透過電視畫面、宣傳廣告牌、甚至於某個朋友從那裡帶回的一疊照片。

沒有去過珠峰,也許並不等於他們不想去,或不願去。在我看來,珠峰只可能屬於更多西藏之外長途跋涉的行者。對於這樣一座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的高峰,沒有比朝聖更重要的事情,拉薩人是不會輕意涉足的,他們習慣了在聖地的陽光下像花朵那樣慢慢微笑,那是一種亙古不變的朝聖。珠峰也許不具備他們朝聖的內涵和宗教的氣質,因為她逃不過科技和考察的探視,因為她被世俗之光過分照明。要知道,拉薩人的朝聖從來都與征服無關,在隆達吹拂過的藍天白雲下,朝聖是他們一輩子抵達的過程。

這與那些測量珠峰和挑戰珠峰的英雄們所要做的偉大事業毫無比較的意義。

在拉薩人的生活中,珠峰極少成為一種談資。他們從不關心珠峰有多麼神奇?多麼雄偉?多少海拔?多少距離?他們寧肯對著一朵雲冥想,也不願去探尋珠峰的奧秘;他們寧肯對遠方的客人唱一首濃烈的酒歌,也不願望一眼珠峰的方向。長時間以來,他們似乎對那些外來者給珠峰貼上各種標籤的行為很有意見——什麼遙遠?什麼征服?什麼嚮往?什麼丈量,閉上眼睛統統走遠去吧。

我在拉薩居住了十來年,像許多拉薩人一樣,至今沒有零距離接觸珠峰。但我給大家講過一